[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锌配合物圆偏振发光性质特异性隐身识别ATP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020850.X | 申请日: | 2020-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92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 发明(设计)人: | 刘鸣华;樊华华;朱雪锋;杜思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21/21 | 分类号: | G01N21/21;G01N21/64;C07F3/06;C07H19/20;C07H1/00;C09K1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吴爱琴 |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配合 偏振 发光 性质 特异性 隐身 识别 atp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锌配合物圆偏振发光性质特异性隐身识别ATP的方法。本发明探究了不同的三联吡啶锌配合物与六种磷酸盐的共组装及其CPL活性,单独的三联吡啶锌配合物在纯水中不能形成水凝胶,加入ATP后,可以诱导超分子凝胶的形成,而在其他磷酸盐体系中则得到了溶胶或沉淀物。鉴于三联吡啶锌配合物的荧光性质,及Zn2+离子与磷酸盐具有较高的亲和力,通过一种简单的共组装方法,利用三联吡啶锌配合物与磷酸根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实现了三磷酸腺苷到三联吡啶锌配合物的手性传递,得到了具有圆偏振发光性质的共组装体系,在与其它三磷酸腺苷及二磷酸腺苷,单磷酸腺苷具有相同荧光发射的情况下,实现了对ATP的特异性隐身识别。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识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锌配合物圆偏振发光性质特异性隐身识别ATP的方法。
背景技术
ATP作为细胞内能量转移的“货币分子单元”,是调节多种生物活动的重要能量来源,在细胞呼吸、能量传导、酶催化和信号传递等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指标,人体内ATP的水平与多种重要疾病有直接关系如帕金森病、低血糖、恶性肿瘤、阿尔茨海默病等。我们了解到ATP是癌细胞中最丰富的物质之一,而在肿瘤组织中的细胞外浓度约为100μM,比正常组织中的浓度(1-10μM)高出4个数量级。因此,选择性地结合或识别ATP将有助于阐明其在相关生理活动中的作用,在生物化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人们在ATP的特异性识别和检测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报道了各种检测ATP的方法,如质谱、荧光法、比色法、电化学发光法等,但目前还没有基于圆偏振发光(CPL)特异性识别ATP的相关报道。
圆偏振发光(CPL)是发光物质发出的左右圆偏振光不同的现象,以其独特的光学特性在生物传感器、3D显示、信息加密存储、不对称催化合成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同时圆偏振光反映的是分子激发态的手性信息,涉及到激发态分子的偶极排列,对探究激发态分子构型构象以及分子的堆积排列方式具有独到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利用锌配合物圆偏振发光性质特异性识别ATP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利用锌配合物圆偏振发光性质特异性识别ATP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加水溶解三联吡啶锌配合物和待识别磷酸盐,加热至完全溶解成透明溶液,静置;
或向含待测磷酸盐的溶液中加入三联吡啶锌配合物,加热至完全溶解成透明溶液,静置;
2)确认步骤1)得到的体系是否形成凝胶,若形成凝胶,则判断待识别磷酸盐为ATP或判断待测溶液中含有ATP,若无凝胶形成,则初步判断待识别磷酸盐不是ATP或初步判断待测溶液中不含ATP;
3)测试步骤1)得到的共组后样品的FL光谱和CPL光谱的变化图,辅助证明手性识别过程;若能在CPL光谱中观察到强烈的CPL信号(glum≈0.206),则判断待识别磷酸盐为ATP或判断待测溶液中含有ATP,反之,判断待识别磷酸盐不是ATP或判断待测溶液中不含ATP。
上述方法步骤1)中,所述三联吡啶锌配合物,其结构式如式1所示:
式1中,R可为:呋喃或噻吩,具体可为呋喃;
L为配体阴离子,L可选自:NO3-、CH3COO-、SO42-中的一种或几种;具体地,L可为NO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08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