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锌配合物圆偏振发光性质特异性隐身识别ATP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020850.X | 申请日: | 2020-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92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 发明(设计)人: | 刘鸣华;樊华华;朱雪锋;杜思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21/21 | 分类号: | G01N21/21;G01N21/64;C07F3/06;C07H19/20;C07H1/00;C09K1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吴爱琴 |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配合 偏振 发光 性质 特异性 隐身 识别 atp 方法 | ||
1.一种利用锌配合物圆偏振发光性质特异性识别ATP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加水溶解三联吡啶锌配合物和待识别磷酸盐,加热至完全溶解成透明溶液,静置;
或向含待测磷酸盐的溶液中加入三联吡啶锌配合物,加热至完全溶解成透明溶液,静置;
2)确认步骤1)得到的体系是否形成凝胶,若形成凝胶,则判断待识别磷酸盐为ATP或判断待测溶液中含有ATP,若无凝胶形成,则初步判断待识别磷酸盐不是ATP或初步判断待测溶液中不含ATP;
3)测试步骤1)得到的共组后样品的FL光谱和CPL光谱的变化图,辅助证明手性识别过程;若能在CPL光谱中观察到强烈的CPL信号,glum≈0.206,则判断待识别磷酸盐为ATP或判断待测溶液中含有ATP,反之,判断待识别磷酸盐不是ATP或判断待测溶液中不含ATP。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三联吡啶锌配合物,其结构式如式1所示:
式1中,R为:呋喃或噻吩;
L为配体阴离子,L选自:NO3-、CH3COO-、SO42-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式1中,R为呋喃或噻吩;L为NO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三联吡啶锌配合物与待识别磷酸盐的摩尔比为1:1/8-2;
所述静置在室温下进行;
所述静置的时间为1-2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通过倒置法确认能否形成凝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在不同磷酸盐体系中,荧光光谱的强度无明显的差别;而在ATP存在下,在460nm处观察到强CPL信号,在ADP、CTP、UTP、AMP或GTP存在下,检测到弱的CPL信号或检测不到CPL信号,从而利用CPL光谱实现ATP的特异性识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085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