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牛蛙蝌蚪后期成活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17559.7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9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宝圣;张璐;米海峰;文远红;孙瑞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揭阳通威饲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黄为;马赟斋 |
地址: | 610093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牛蛙 蝌蚪 后期 成活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牛蛙蝌蚪后期成活率的方法,属于养殖技术领域,包括养殖池环境控制、放苗、喂养、水质管理四个方面。本本发明针对牛蛙蝌蚪后期的特点,对蝌蚪从黑豆时期到变态时期的生理特性进行养殖模式的优化,养殖环境、水质控制、投喂方式均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将蝌蚪的后期成活率提升至92%,变态后幼蛙的规格在60尾/斤;相比于现有约70%的成活率和70‑80尾/斤的规格明显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牛蛙蝌蚪后期成活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牛蛙属于脊椎动物门,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其肉质洁白细嫩,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含有高蛋白和低脂肪的高级营养食品。
牛蛙蝌蚪的生长可分为前期跟后期:其中前期是指从卵孵化后的约0-40天;而后期则是约40天至蝌蚪尾巴消失长成幼蛙的阶段;所谓的前期跟后期的区分标准为牛蛙蝌蚪的体型,当牛蛙蝌蚪长成约黑豆大小即进入后期。
蝌蚪从黑豆时期到变态时期,投喂率逐渐提升,主要以粉料为主的投喂模式对水体的污染大、浪费多;由于粉料是水溶性的,容易造成水体氨氮、亚硝酸盐含量上升,且难以观察和控制蝌蚪的进食情况;另外投喂区域大会导致更大的粉料浪费,容易造成投喂不均匀和进食不均匀,致使部分的投喂过量造成蝌蚪的肠炎和消化系统疾病及腹水;导致成活率偏低,同时导致个体之间体格差异大。
蝌蚪到小四脚变态期间会沉到水底不吃料,消耗体内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产物污染水体,同时若底质不好会导致蝌蚪在变态期间死亡或者变态后的体质差,从而影响后者的生长,另外此段时间控制不好投喂会造成饲料的浪费,因为蝌蚪变态是某个阶段时间,没有变态的蝌蚪正常吃料,变态的蝌蚪不吃料。
故现在需要针对蝌蚪后期的养殖模式进行改良,提高蝌蚪的规格整齐度和提升后期的成活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牛蛙蝌蚪后期成活率的方法,针对于牛蛙蝌蚪孵化出后到长出四肢期间。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提高牛蛙蝌蚪后期成活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养殖池环境控制:养殖池内水深≥50cm;养殖池上方设有遮阳网;控制池水pH值在7-8;水温20-28℃;亚硝酸盐含量≤0.1mg/ml;氨氮含量≤0.3mg/ml、溶氧≥5m/L;
放苗:养殖池内放入蝌蚪,密度为400-600尾/m2;
喂养:每天喂养蝌蚪体重2%-8%的饲料;所述饲料包括粉料和膨化料;每天投喂2-3次;每次投喂面积≤20%水面面积;
水质管理:每天换水量≤总水量20%;当池水pH值、水温、亚硝酸盐含量、氨氮含量、溶氧超出范围时加大换水量直到回到数值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喂养步骤中:随着蝌蚪养殖时间增加,饲料中膨化料的比例逐渐增加;当蝌蚪全部处于变态期时,饲料中膨化料的比例为100%。
优选地,所述放苗步骤中:需要对蝌蚪进行筛选,筛选的标准为蝌蚪头长度≥2cm、尾长度≥3cm、重量为150-200尾/斤。
优选地,所述养殖池环境控制步骤中,在放入池水后需要先将池水消毒。
优选地,所述养殖池环境控制步骤中,在养殖池侧设有拦截网。
优选地,所述喂养步骤中:当出现进食速度超过30min或者肚皮变透明时;减少投喂或停止投喂;同时向养殖池内泼洒恩诺沙星或者氟苯尼考。
优选地,所述喂养步骤中:养殖前1-3天每天在养殖池内泼洒VC磷酸酯和β-1、3D葡聚糖;VC磷酸酯和β-1、3D葡聚糖的用量为每次各泼洒≥10g/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揭阳通威饲料有限公司,未经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揭阳通威饲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75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烧结复合芯热管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缆使用状态综合评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