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磷脂碳碳双键异构体标志物分析的试剂盒和系统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1014458.4 申请日: 2020-09-24
公开(公告)号: CN112129858B 公开(公告)日: 2021-07-13
发明(设计)人: 欧阳证;张文鹏;欧阳良飞;焦斌 申请(专利权)人: 清华大学;北京清谱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G01N30/02 分类号: G01N30/02;G01N30/06;G01N30/72;G01N27/62;G01N27/64
代理公司: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代理人: 刘雅婷
地址: 10008***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基于 磷脂 双键 异构体 标志 分析 试剂盒 系统
【说明书】:

发明提出了基于磷脂碳碳双键异构体标志物分析的试剂盒,所述试剂盒用于诊断脑胶质瘤。通过确定磷脂碳碳双键异构体相对含量,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脑胶质瘤及其类型,为脑胶质瘤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分析奠定了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疾病诊断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基于磷脂碳碳双键异构体标志物分析的试剂盒和系统。

背景技术

神经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部肿瘤,约占所有原发性脑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27%,同时约占所有恶性脑肿瘤的81%。在世界卫生组织划分的II和III胶质瘤中的绝大多数存在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基因突变,即为IDH突变型胶质瘤。另外,临床研究表明,相比于IDH野生型胶质瘤(即胶质瘤并非是由IDH突变造成的),在手术中最大切除IDH突变型胶质瘤部位的患者有更好的预后表现。因此,鉴定脑胶质瘤的突变类型对手术方案选择、预后方案制定及开发新型治疗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基因组学分析是目前最常用的脑胶质瘤分子分型方法,如IDH突变sanger测序和R132H抗体IHC染色来鉴定IDH突变。另外,由于IDH突变导致的胶质瘤中2-羟基戊二酸(2-HG)异常积累,可采用磁共振波谱或者质谱检测2-HG来进行IDH突变型胶质瘤的判断。

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在脑组织中的含量更为丰富,除了构成神经系统的物质基础,对细胞间信号传递等功能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并未有以磷脂作为确定神经胶质瘤的标志物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发明提出了基于磷脂碳碳双键异构体标志物分析的试剂盒和系统、磷脂碳碳双键异构体作为标志物的用途和检测磷脂碳碳双键异构体相对含量的试剂在制备试剂盒中的用途,通过确定磷脂碳碳双键异构体相对含量,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脑胶质瘤及其类型,为脑胶质瘤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分析奠定了基础。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磷脂碳碳双键异构体标志物分析的试剂盒。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试剂盒用于诊断脑胶质瘤。发明人发现,通过检测磷脂碳碳双键异构体相对含量,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脑胶质瘤及其类型,为脑胶质瘤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分析奠定了基础。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基于磷脂碳碳双键异构体标志物分析的试剂盒还可以具有下列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试剂盒包括但不限于:基于光化学衍生和质谱分析的试剂盒、基于过氧化衍生和质谱分析的试剂盒、基于臭氧诱导解析质谱分析的试剂盒、基于紫外光解离质谱分析的试剂盒。由此,利用该试剂盒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脑胶质瘤及其类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磷脂碳碳双键异构体选自含有16:1或18:1脂肪酸链的磷脂,所述含有16:1或18:1脂肪酸链的磷脂包括:PC 16:0_16:1(Δ6)、PC 16:1(Δ6)_16:1(Δ6)、PC 16:0_18:1(Δ8)、PC 17:0_18:1(Δ8)或PE 18:0_18:1(Δ8)。发明人发现,上述几种磷脂碳碳双键异构体相对含量在正常组织和脑胶质瘤组织中存在显著差异,由此,通过确定上述几种磷脂碳碳双键异构体相对含量,可以准确地诊断脑胶质瘤。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描述的“相对含量”是指磷脂碳碳双键异构体中具有某一特定双键位置的磷脂数量占该磷脂总数的相对含量。例如,“PC 16:0_16:1(Δ6)的相对含量”是指PC 16:0_16:1中具有Δ6碳碳双键的磷脂占PC 16:0_16:1中所有碳碳双键异构体(Δ6+Δ7+Δ9)总和的相对含量,即相对含量=PC 16:0_16:1(Δ6)/[PC 16:0_16:1(Δ6)+PC 16:0_16:1(Δ7)+PC 16:0_16:1(Δ9)]。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试剂盒用于诊断正常组织或脑胶质瘤组织、或者IDH突变型胶质瘤组织或IDH野生型胶质瘤组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北京清谱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北京清谱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44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