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立式成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11688.5 | 申请日: | 2020-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30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周章银;范杨;李跃;卢飞;晏利宝;钱刚;王淼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神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2 | 分类号: | H01B13/02;H01B13/26 |
代理公司: | 湖南正则奇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05 | 代理人: | 肖琦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式 方法 | ||
1.一种立式成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成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粗线缆放置在转盘(2)上,将细线缆放置在放线轮(3)上,将粗线缆的一端穿过第一导线轮(9)、第二穿线孔(10)并从第三穿线孔(12)穿出,将细线缆的一端穿过第一穿线孔(8)后从固定线轮(27)上方绕至移动线轮(28)后从固定线轮(27)的下方绕出;
传感器(34)感应到与感应板(33)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将信号传输至放线轮(3)的电机,控制放线轮(3)的放线速度,实现移动块(35)向左或向右移动,调整了移动线轮(28)相对固定线轮(27)之间的距离值,即调整了放线轮(3)恒张力放线,之后细线缆通过第二导线轮(11)并从第三穿线孔(12)穿出;
第二驱动电机(25)工作实现转盘(2)的转动,在转盘(2)转动的过程中实现对粗线缆的放线处理,第一驱动电机(13)工作实现转动底板(1)的转动,在转动底板(1)转动的过程中实现第一圆盘(5)、第二圆盘(6)和第三圆盘(7)的转动,在第一圆盘(5)、第二圆盘(6)和第三圆盘(7)转动的过程中实现对粗线缆和细线缆的绞合,之后通过绕包机(22)对线缆进行绕包处理,牵引机(23)将线缆的牵出;
该成缆方法使用到成缆机,成缆机包括转动底板(1)以及在转动底板(1)上表面转动连接的转盘(2);
所述转动底板(1)的上表面安装有放线轮(3),所述转动底板(1)的中央处朝上固定连接有立柱(4),所述立柱(4)自下而上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盘(5)、第二圆盘(6)和第三圆盘(7),所述第一圆盘(5)上开设有第一穿线孔(8),所述第一圆盘(5)上安装有第一导线轮(9),所述第二圆盘(6)上开设有第二穿线孔(10),所述第二圆盘(6)上安装有第二导线轮(11),所述第三圆盘(7)上开设有第三穿线孔(12);
转盘包括中间板,中间板的两端拆卸式连接有侧板;侧板和中间板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梯形钢,梯形钢呈辐射状设置,从而增加了转盘的强度,使转盘的直径为13.5米能满足载荷1200吨的要求,从而实现无接头线缆的加工;
还包括在第二圆盘(6)上设置的支架(26),还包括固定线轮(27)和移动线轮(28);所述固定线轮(27)转动连接在支架(26)上,所述支架(26)上移动连接有移动块(35),所述移动线轮(28)转动连接在移动块(35)上;
所述支架(26)上传动连接有同步带(29),所述移动块(35)固定连接在同步带(29)上;
所述支架(26)上固定连接有第三驱动电机(30),所述支架(26)上转动连接有主动轮(31)和从动轮(32),所述同步带(29)通过主动轮(31)和从动轮(32)传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电机(30)的驱动轴与主动轮(31)固定连接;
所述支架(26)上倾斜固定连接有感应板(33),所述移动块(35)上固定连接有与感应板(33)相对应的传感器(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成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底板(1)的下方设置有固定环(24),所述固定环(24)上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转动底板(1)的第一驱动电机(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成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中间筒(14)和护栏(15),所述中间筒(14)位于转盘(2)上表面中央位置并竖直朝上设置,所述护栏(15)位于转盘(2)上表面的圆周侧壁处;
所述转动底板(1)上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转盘(2)的第二驱动电机(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立式成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15)包括竖杆(16),所述竖杆(16)的底端固定连接在转盘(2)圆周外侧壁上,所述竖杆(16)上固定连接有环形杆(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成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2)包括中间板(18),所述中间板(18)的两端拆卸式连接有侧板(1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立式成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9)和中间板(18)的相邻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0),所述连接板(20)之间通过固定螺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神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神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168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