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05641.8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26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单文建;陆钇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拓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9/00 | 分类号: | B25J19/00;B25J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创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74 | 代理人: | 吴海燕 |
地址: | 224011 江苏省盐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机器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机器人,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针对现有的机器人工作性能不佳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收纳壳体,所述收纳壳体为一端开口的箱体,所述收纳壳体的内部自左向右依次开设有收纳腔和散热腔,所述散热腔的内部设有散热部件,所述收纳腔的内部转动套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内部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靠近开口的一侧固定有机器人主体,所述连接块顶部两端的内壁均固定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另一端通过铰链分别铰接在安装座顶部的外侧。本发明可灵活的对机器人的角度进行调节,且可简单方便的对不需要使用的机器人进行快速的收纳防护,并且可对运行的机器人进行高效的散热工作,工作性能高,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机器人。
背景技术
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智能机器,具有感知、决策、执行等基本特征,可以辅助甚至替代人类完成危险、繁重、复杂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服务人类生活,扩大或延伸人的活动及能力范围。
现有的机器人虽然可以辅助人类完成危险、繁重、复杂的工作,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大多是裸露在外界,当使用者不需要使用机器人时,为了避免机器人长时间暴露在外界受到损坏,往往需要使用相应的起吊设备将机器人吊装入相应的防护设备中,如此才能对机器人进行防护,在此过程中,不仅手段繁琐,且机器人在吊装的过程中,非常容易与车间内部的设备发生碰撞,从而导致机器人受损,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多功能机器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功能机器人,解决了机器人工作性能不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机器人,包括收纳壳体,所述收纳壳体为一端开口的箱体,所述收纳壳体的内部自左向右依次开设有收纳腔和散热腔,所述散热腔的内部设有散热部件,所述收纳腔的内部转动套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内部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靠近开口的一侧固定有机器人主体,所述连接块顶部两端的内壁均固定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另一端通过铰链分别铰接在安装座顶部的外侧,所述连接块远离安装座一侧的两端内壁均固定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端通过铰链分别铰接在安装座底部的两侧,所述收纳壳体底部的内壁固定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远离步进电机的一端固定在连接块的底部,所述连接块的顶部固定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收纳壳体顶部的内壁上,所述收纳壳体靠近开口一侧的顶部内壁通过铰链铰接有挡板,所述收纳壳体的开口通过挡板进行封闭。
优选的,所述散热部件包括驱动电机、转轴和扇叶,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散热腔远离机器人主体一侧的内壁上,并且固定有多个,所述转轴均传动连接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转轴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通过轴承分别转动连接在散热腔的内壁上,所述扇叶分别固定套接在相应的转轴外壁上,所述扇叶转动套设在散热腔的内部,所述收纳壳体远离机器人主体的一侧安装有散热窗,所述收纳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推板,所述收纳腔和散热腔之间的内壁、推板和连接块靠近推板的一侧均开设有多个通风孔。
优选的,所述收纳腔和散热腔之间的内壁开设有滑孔,所述滑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驱动套,所述驱动套靠近推板一侧的两端均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推板上,所述驱动套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靠近散热窗的一端延伸出驱动套的外部,并且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散热窗上,所述丝杆远离驱动套一端的两侧均固定有清洁刷,所述清洁刷的刷毛与散热窗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底部的两端均固定有支撑柱,所述收纳腔底部的内壁开设有环形槽,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均滑动连接在环形槽的内部。
优选的,收纳壳体靠近开口一侧的底部的内壁固定有挡块,所述挡板与挡块配合工作,所述挡块远离步进电机的一侧固定有磁铁,该磁铁的上方设有橡胶块,该橡胶块的厚度大于磁铁的厚度,所述挡板远离转动柱的一端为铁材质。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靠近机器人主体的一端固定有限制块,所述限制块与挡板配合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拓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拓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56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