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脸瞳间距判断距离及人脸有效性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01456.1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7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曹礼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鸿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T7/7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宋连梅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人脸瞳 间距 判断 距离 有效性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人脸瞳间距判断距离及人脸有效性的方法,采用人脸双瞳间距在摄像头图片中的像素大小与摄像头拍摄角度、摄像头分辨率相关算法来计算人脸与摄像头的距离。此算法实现起来比较简单,只需通过线性算法即可实现。此外,针对自助交互设备中人脸与摄像头较近的特点,可以通过此方法先判定人脸有效性,当人脸不符合距离要求时,可以直接拒绝进行后续的人脸搜索/比对授权操作,这样处理既可以减少设备计算量加快速度,也能减少类似face++类型的人脸识别服务按人脸识别次数收费的费用支出,使系统更加高效实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脸距离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人脸瞳间距判断距离及人脸有效性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人脸识别是一种基于人的相貌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认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技术的最大特征是能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并采用非接触的方式进行识别。随着社会的进度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被改变,如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智能电子设备。而随着智能电子设备的普及,这种便捷、安全的身份认证方式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目前通过摄像头测距的方式一般是使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和景深分层测量融合技术来处理识别人脸和测距,也有通过人眼瞳间距与人脸距离的原始映射关系来进行查表法测试人脸与摄像头的距离的方法。目前存在的这些方法中神经网络分析处理技术实现起来比较复杂,而通过人脸映射关系表的方法需要进行大量人脸距离映射库采集,实现起来比较困难。此外,目前常用于人脸识别的图片,一般直接基于活体检测后取到的图片或直接基于摄像头获取到的图片,没有把获取到的图片中人脸大小(或人脸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提前进行有效性判断,对人脸质量不高的图片进行识别,造成系统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人脸瞳间距判断距离及人脸有效性的方法和装置,简单快速地判断人脸与摄像头的距离,且通过判断人脸有效性再进行后续步骤,使系统更加高效实用。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人脸瞳间距判断距离及人脸有效性的方法,包括:
步骤10、获取摄像头的拍摄角度Dcam以及支持的分辨率参数,在所述支持的分辨率参数中选取一分辨率参数并设置为拍摄分辨率,所述拍摄分辨率包括宽度Wpx以及高度Hpx;
步骤20、获取摄像头拍摄的图像,判断图像中是否有人脸,若有人脸,进入步骤30,若无人脸,进入步骤50;
步骤30、显示图像垂直中心线,获取并显示人脸的双眼中点,当所述双眼中点位于图像垂直中心线上时,进入步骤40,当所述双眼中点不在图像垂直中心线上时,显示调整人脸位置提示信息;
步骤40、获取双瞳图像间距Epx,然后根据双瞳图像间距Epx与预设的双瞳标准间距Erel的对应关系、摄像头的拍摄角度Dcam以及拍摄分辨率宽度Wpx,通过几何算法计算出人脸与摄像头的距离Rrel;
步骤50、预设一最大有效距离,判断是否有人脸以及比较所述人脸与摄像头的距离Rrel与所述最大有效距离的大小;当无人脸,或所述人脸与摄像头的距离Rrel大于所述最大有效距离时,判断人脸无效,显示调整距离提示信息并返回步骤20;当有人脸,且所述人脸与摄像头的距离Rrel小于等于所述最大有效距离时,判断人脸有效,授权进行后续人脸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0中,计算出人脸与摄像头的距离Rrel,具体采用如下公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鸿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恒鸿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14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