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共模电平切换高速比较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97132.1 | 申请日: | 202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09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4 |
发明(设计)人: | 刘术彬;张效铭;韩昊霖;丁瑞雪;朱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M1/34 | 分类号: | H03M1/34 |
代理公司: | 西安嘉思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0 | 代理人: | 刘长春 |
地址: | 710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平 切换 高速 比较 | ||
1.一种共模电平切换高速比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器包括:第一级预放大器、第一级锁存电路、第二级锁存电路和时钟位移电路,所述第一级锁存电路包括:第十一MOS管(M11)、第十二MOS管(M12)、第十三MOS管(M13)、第十四MOS管(M14)、第二十三MOS管(M23)以及第二十四MOS管(M24),所述时钟位移电路包括:高时钟信号端(CLKH)以及第一低时钟信号端(CLKL),所述第一级预放大器的时钟信号端与所述高时钟信号端(CLKH)相连,所述第一低时钟信号端(CLKL)与外部电路的低时钟信号相连,所述第一级预放大器的电源端接入高电源电压(VDDH),所述第二级锁存电路的电源端接入第一低电源电压(VDDL),所述第十一MOS管(M11)的栅极与所述第一级预放大器的第一输出端(VN1)相连,所述第十一MOS管(M11)的漏极(VP2)分别与所述第二级锁存电路的第二输入端(VP3),所述第十三MOS管(M13)的漏极、所述第十四MOS管(M14)的栅极相连,所述第十三MOS管(M13)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十四MOS管(M24)的漏极、所述第十四MOS管(M14)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二十四MOS管(M24)的栅极与所述第一低时钟信号端(CLKL)相连,所述第二十四MOS管(M24)的源极与所述第一低电源电压(VDDL)相连,所述第十四MOS管(M14)的漏极(VN2)分别与所述第十三MOS管(M13)的栅极、所述第二级锁存电路的第一输入端(VN3)、所述第十二MOS管(M12)的漏极相连,所述第十二MOS管(M12)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十三MOS管(M23)的栅极、所述第二十三MOS管(M23)的漏极、所述第十一MOS管(M11)的源极、所述第一级预放大器中接电源地的MOS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十二MOS管(M12)的栅极与所述第一级预放大器中的第二输出端(VP1)相连;
所述时钟位移电路包括:第二十六MOS管(M26)、第二十七MOS管(M27)、第二十八MOS管(M28)以及电容(CB),所述第二十六MOS管(M26)的栅极(CLKL)与外部电路的低时钟信号相连,所述第二十六MOS管(M26)的漏极与共模电平(VCM)相连,所述第二十六MOS管(M26)的源极与所述电容(CB)的上级板、所述第一级预放大器的时钟信号端相连,所述电容(CB)的下级板分别与所述第二十七MOS管(M27)的源极、所述第二十八MOS管(M28)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二十七MOS管(M27)的栅极(CLKL)与外部电路的低时钟信号,所述第二十七MOS管(M27)的漏极与第二低电源电压(DVDDL)相连,所述第二十八MOS管(M28)的栅极(CLKL)与外部电路的低时钟信号,所述第二十八MOS管(M28)的源极与电源地(GND)相连;
其中,所述共模电平(VCM)的值为所述第二低电源电压(DVDDL)的二分之一;
所述第二级锁存电路包括:第十五MOS管(M15)、第十六MOS管(M16)、第十七MOS管(M17)、第十八MOS管(M18)、第十九MOS管(M19)、第二十MOS管(M20)以及第二十五MOS管(M25),所述第十五MOS管(M15)、第十六MOS管(M16)以及所述第二十五MOS管(M25)是N沟道的MOS管,所述第十七MOS管(M17)、第十八MOS管(M18)、第十九MOS管(M19)、第二十MOS管(M20)是P沟道的MOS管,所述第十七MOS管(M17)包括:栅极(VP3)、源极以及漏极,所述第十八MOS管(M18)包括:栅极(VN3)、源极以及漏极,所述第十七MOS管(M17)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十九MOS管(M19)的源极、所述第二十MOS管(M20)的源极、所述第十八MOS管(M18)的源极、低电源电压相连,所述第十九MOS管(M19)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十七MOS管(M17)的漏极、所述第二十MOS管(M20)的栅极、所述第十五MOS管(M15)的漏极、所述第十六MOS管(M16)的栅极相连,所述第十五MOS管(M15)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十六MOS管(M16)的源极、所述第二十五MOS管(M25)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二十五MOS管(M25)的源极与电源地相连,所述第二十五MOS管(M25)的栅极与外部电路的低时钟信号(CLKL)相连,所述第十六MOS管(M16)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十五MOS管(M15)的栅极、所述第二十MOS管(M20)的漏极、所述第十九MOS管(M19)的栅极,所述第十八MOS管(M18)的漏极相连;
所述第一级预放大器包括:第一MOS管(M1)、第二MOS管(M2)、第三MOS管(M3)、第四MOS管(M4)、第五MOS管(M5)、第六MOS管(M6),第七MOS管(M7)、第八MOS管(M8)、第九MOS管(M9)、第十MOS管(M10)、第二十一MOS管(M21)以及第二十二MOS管(M22),所述M1的源极分别与所述M2的源极,所述第二十一MOS管(M21)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二十一MOS管(M21)的栅极接入外部电路的低时钟信号,所述第二十一MOS管(M21)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十二MOS管(M22)的漏极、所述第二十二MOS管(M22)的栅极、所述第二十三MOS管(M23)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二十二MOS管(M22)的源极与电源地(GND)相连,所述M2的栅极分别与所述M4的栅极、所述M4的源极、所述M4的漏极、所述M6的栅极、所述M5的漏极、所述M7的漏极(VN1)相连,所述M2的漏极所述M6的源极相连,所述M6的漏极(VP1)分别与所述M5的栅极、所述M8的漏极相连,所述M8的栅极分别与所述M7的栅极、所述高时钟信号端(CLKH)相连,所述M8的源极分别与所述M10的漏极、所述M10的栅极、所述M9的栅极、所述M9的漏极、所述M7的源极相连,所述M10的源极与所述M9的源极相连,并接入高电源电压(VDD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713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