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人可溶性CD14的化学发光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96970.7 | 申请日: | 202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99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雷坤;代腾飞;秦伏波;鲁亮;万定一;张永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健生物(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G01N33/577;G01N33/532;G01N33/543;G01N21/76;C07K16/28;C12N5/20;C12R1/91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徐瑛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可溶性 cd14 化学 发光 试剂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人可溶性CD14的化学发光试剂盒,包括吖啶酯标记76‑G3‑G5检测抗体、生物素标记8‑A8‑B8捕获抗体;所述吖啶酯标记76‑G3‑G5检测抗体是将单克隆抗体76‑G3‑G5通过吖啶酯标记后制得,所述单克隆抗体76‑G3‑G5是由杂交瘤细胞株76‑G3‑G5分泌获得;所述生物素标记8‑A8‑B8捕获抗体是先将单克隆抗体8‑A8‑B8利用生物素标记,然后再与包埋有亲和素的磁珠结合后制得,所述单克隆抗体8‑A8‑B8是由杂交瘤细胞株8‑A8‑B8分泌获得。在制备筛选杂交瘤细胞株时采用质粒免疫和蛋白免疫相结合的方式,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线性范围宽、精密度高、稳定性好,操作安全,方法简便快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人可溶性CD14(Presepsin)的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检测人可溶性 CD14的化学发光试剂盒。
背景技术
脓毒症发生率高,全球每年有超过1800万严重脓毒症病例,并且这一数字还以每年 1.5%~8.0%的速度上升。脓毒症的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全球每天约14,000人死于其并发症。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脓毒症的病死率已经超过心肌梗死,成为重症监护病房内非心脏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尽管抗感染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脓毒症的病死率仍高达30%~70%。脓毒症治疗花费高,医疗资源消耗大,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已经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脓毒血症所致的反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连锁过程,涉及促炎和抗炎过程,体液反应和细胞反应以及血流动力学异常。随着人口老龄化,侵入性操作增加和耐药微生物的持续出现,脓毒症的发生率不断上升。早期诊断脓毒血症有助于快速治疗、改善预后和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治疗。目前,对于脓毒血症的诊断没有理想的金标准,因为微生物学阳性率低,常规实验室检查没有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为它们可以指示脓毒血症的存在或不存在或严重程度,指导临床医生作出快速诊断,选择合理高效的治疗方案。
PCT(降钙素原)诊断脓毒症敏感度和特异度跨度较大,并不能有效区分是细菌感染还是非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Presepsin又称sCD14-ST。CD14分为膜性CD14(m-CD14)和可溶性CD14(s-CD14)。mCD14是细胞膜上的一种糖蛋白,是脂多糖和脂多糖结合蛋白的受体,可以激活PTK和MAPK通路,引起炎症反应,激活凝血和纤溶系统,引起脓毒血症、脓血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Presepsin产生的主要起因是细菌入侵,许多细菌产物,包括革兰阳性(G+)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革兰阴性(G-)菌细胞壁的内毒素脂多糖(LPS)和脂多糖结合蛋白(LBP)作为受体与mCD14结合,脱落至血浆形成sCD14,随后被蛋白酶组织酶D等蛋白酶水解成sCD14-ST。脓毒血症患者Presepsin水平显著高于局部感染者,Presepsin早期诊断价值更高,可有效区分是细菌感染还是非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同时Presepsin的诊断准确度高于PCT。因此,Presepsin作为新的感染相关生物学指标在脓毒症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目前,临床有多种生物标志物,如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髓系细胞表达的触发受体-1(TREM-1)等用于单独或联合诊断脓毒血症。其中以PCT在国内外研究最多、最广,但在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器官移植、胰腺炎、外科手术等非感染的SIRS患者中,PCT浓度也可升高。因此,PCT的诊断性能较低,其诊断脓毒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均值均为7l%(95%可信区间为67%~ 76%),故PCT不能单独在急危重患者中用来鉴别脓毒血症,必须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评估、诊断。通常情况在临床上对疑似感染而发热的患者,根据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百分比(Neu%)的结果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实际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百分比的高低易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机体受感染的程度及感染时的免疫状态都会使其变化,所以特异性和敏感性都有较大的局限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健生物(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普健生物(武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69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