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根瘤促生和提高益生微生物种群丰度的解磷促生菌耐盐节杆菌X-1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991736.5 | 申请日: | 2020-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05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 发明(设计)人: | 庄家尧;刘超;徐童心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5G3/80;C05G3/00;C12R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崔自京 |
| 地址: | 210018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根瘤 提高 微生物 种群 解磷促生菌耐盐节 杆菌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根瘤促生和提高益生微生物种群丰度的解磷促生菌耐盐节杆菌X‑1。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耐盐节杆菌X‑1促进大豆植株生产、促进植株根瘤增生、改善益生微生物和营养环境。本发明提供的耐盐节杆菌X‑1施用后有效释放岩石粉末中的钾、钙和镁等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加速岩石侵蚀成土、同时促进大豆有效固氮,提供大豆生长所需的氮素,使根瘤菌与宿主植物共生固氮能力得到明显发挥,促进根瘤总重增加150.00%,改善水解氮含量增加11.58%,使共生固氮能力得到了有效发挥。同时提高土壤中慢生根瘤菌的相对丰度,由0.21%提高到52.47%。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对根瘤促生和提高益生微生物种群丰度的耐盐节杆菌X-1。
背景技术
大豆是一种豆科植物,其营养全面,含量丰富,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等。原产地中国,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的栽培历史,在中国各地都有栽培,亦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然而,中国却是世界第一大大豆进口国家,据了解,我国大面积土地处于明显缺磷状态,已经严重制约了农作物的生长,而土壤是农作物获取磷元素的唯一自然渠道,磷在植物营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植物能量的生化反映息息相关,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但是土壤中的磷元素容易被铁、铝等氧化固定导致其有效磷含量低,其次土壤中的磷元素扩散能力低难以被作物吸收利用,且只有在植物根系才会被吸收,使得作物吸收到的磷元素含量很低。而大豆是喜磷作物,其对磷的需求量也较多,因此,寻找可以促进土壤释放更多的磷元素以便于大豆的吸收,促进大豆快速生长,果实发育的方法刻不容缓。
土壤微生物是维持陆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因子,它们不仅能够参与生物化学循环以及促进土壤形成;还能促进植物生长,分解有机物质;增强植物激素、抗生素等的分泌从而加强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作为土壤的活跃组成成分,还可以通过自身代谢等帮助土壤粒子形成大的团粒结构。土壤环境中难溶性的磷酸盐较多,而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磷含量较少。难溶性的磷酸盐可以通过解磷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转化成供植物吸收利用的可溶性磷酸盐,从而能增加土壤中磷肥的利用率,并且可以避免磷肥的过量使用而造成环境污染。
因此,能否找到一种微生物研究他们促进矿物溶解以及对植物的促生能力,并阐明长期微生物菌剂施用条件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如何演变,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为大豆高产稳产提供理论基础、实践指南和施用菌种依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解磷促生和提高益生微生物种群丰度的耐盐节杆菌X-1。
其中,耐盐节杆菌(Arthrobacterpascens)X-1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编号:CCTCCNO:M2019995;保藏日期2019年12月3日。
本发明从裸岩边坡岩石中筛选高效解磷菌,进一步研究他们促进矿物溶解以及对植物的促生能力。并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长期微生物菌剂施用条件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是如何演变的,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偶联关系。研究结果将为提高大豆稳产高产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并提供有益的菌种依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根瘤促生的方法,使用耐盐节杆菌(Arthrobacterpascens)作为菌肥施用,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999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提高微生物有益菌相对丰度的方法,使用耐盐节杆菌X-1作为菌肥施用,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999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耐盐节杆菌X-1在促进大豆植株生产中的应用,使用耐盐节杆菌X-1作为菌肥施用,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999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17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