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强电磁场环境下提高变电站沉降监测精度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91232.3 | 申请日: | 2020-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42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覃卫民;王成汤;王浩;张秀丽;田湖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R29/08 | 分类号: | G01R29/08;G01S19/42;G01C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方菲 |
地址: | 430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场 环境 提高 变电站 沉降 监测 精度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电磁场环境下提高变电站沉降监测精度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对变电站内外的可选探测点位进行编号,并标注各个可选探测点位的平面坐标;测试并记录各个可选探测点位的电磁场强度;根据各个可选探测点位的平面坐标和电磁场强度绘制变电站待监测区域的电磁场强度等值线图或等色图;根据等值线图或等色图,结合探测点位的选择条件,在可选探测点位所在区域中选择电磁场强度弱的点位作为基准站点位或监测站点位;使监测网的布置更为合理,解算后的监测结果更为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安全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强电磁场环境下提高变电站沉降监测精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山区变电站建设中,往往因为可直接使用厂区平面面积不够,而通过挖方及回填方式达到增大场区面积的目的,因此要对回填后的软基进行沉降监测,将沉降监测装置安装在变电站地质相对薄弱的点位上,通过建立变电站沉降评估模型,根据沉降监测数据来评判变电站基础安全。
变电站基础沉降监测手段众多,按出现时间先后有水准仪或全站仪的传统光学测量方法、静力水准仪方法、GNSS测量技术、光纤传感技术、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以及机载激光雷达技术等等。与传统测量仪器测量手段比,GNSS测量技术因其有不受通视及建标影响、能实现实时监测、造价适中等优点,在岩土工程安全监测越来越受欢迎。
目前采用GNSS测量技术应用于变电站基础沉降监测,沉降监测网普遍采用基准站+监测站的形式,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变电站GNSS监测网布置示意图,由图1可知,现有技术中在变电站以外区域设置基准站,在变电站内区域设置监测站,然后解算各监测站相对于基准站的坐标变化,从而解算出各监测站的沉降值。
然而基准站+监测站处的GNSS监测设备属于电子元器件,身处强电磁场的运行环境,并且现有技术中的变电站沉降监测设计中的点位布置侧重于地质条件以及边界条件,往往忽视电磁场环境的影响,或者意识到电磁场环境影响但没能定量分析及解决,变电站电磁场干扰对GNSS沉降监测设备的运行稳定性有直接影响,从而影响对监测数据的解算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强电磁场环境下提高变电站沉降监测精度的方法及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强电磁场环境下提高变电站沉降监测精度的方法,包括:
步骤1,对变电站内外的可选探测点位进行编号,并标注各个所述可选探测点位的平面坐标;
步骤2,测试并记录各个所述可选探测点位的电磁场强度;
步骤3,根据各个所述可选探测点位的平面坐标和电磁场强度绘制变电站待监测区域的电磁场强度等值线图或等色图;
步骤4,根据所述等值线图或等色图,结合探测点位的选择条件,在所述可选探测点位所在区域中选择电磁场强度弱的点位作为基准站点位或监测站点位。
一种强电磁场环境下提高变电站沉降监测精度的系统,包括:可选探测点位标注模块、电磁场强度测试模块、等值线图\等色图绘制模块和基准站点位\监测站点位确定模块;
所述可选探测点位标注模块,用于对变电站内外的可选探测点位进行编号,并标注各个所述可选探测点位的平面坐标;
所述电磁场强度测试模块,用于测试并记录各个所述可选探测点位的电磁场强度;
所述等值线图\等色图绘制模块,用于根据各个所述可选探测点位的平面坐标和电磁场强度绘制变电站待监测区域的电磁场强度等值线图或等色图;
所述基准站点位\监测站点位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等值线图或等色图,结合探测点位的选择条件,在所述可选探测点位所在区域中选择电磁场强度弱的点位作为基准站点位或监测站点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12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