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钢生产加工用模压装置及其实施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81286.1 | 申请日: | 2020-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2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 发明(设计)人: | 汪守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归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70/34 | 分类号: | B29C70/34;B29C70/54;B29C33/00;B29C33/30;C02F11/04 |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55 | 代理人: | 刘伯平 |
| 地址: | 222000 江苏省连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钢 生产 工用 模压 装置 及其 实施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玻璃钢生产加工用模压装置及其实施方法,包括底座、支撑座、下模、导向杆、顶座、上模、支架、液压推杆和压梁,底座通过支撑座固定支撑有下模,下模的上端四角处垂直固定有导向杆,导向杆的上端共同支撑有顶座,导向杆的外侧共同滑动套设有上模,顶座的上端通过支架固定有液压推杆,上模远离下模的一侧固定有压梁,压梁与液压推杆的活动端固连。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其将玻璃钢模压化粪池壳体设计为由左壳体和右壳体组合而成,左壳体和右壳体结构完全相同,且各自左壳体和右壳体各自为对称结构,这样使得左壳体和右壳体只需采用一个模压模具即可完成模压成型工作,简化了模压成型的工艺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钢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玻璃钢生产加工用模压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背景技术
模压成型是先将玻璃钢放入成型温度下的模具型腔中,然后闭模加压而使其成型并固化的作业,玻璃钢即纤维强化塑料,一般指用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与酚醛树脂基体,以玻璃纤维或其制品作增强材料的增强塑料,称谓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或称为玻璃钢,不同于钢化玻璃,现有玻璃钢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模压成型。现有的玻璃钢模压化粪池壳体大都由上壳体和下壳体组合而成。
公开号为CN209242882U的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玻璃钢模压化粪池用的上壳体,玻璃钢模压化粪池用的上壳体为内侧设置有半圆柱形状内凹槽的上壳体,且上壳体的顶面为凸起的圆柱形表面,上壳体的两端端面为半圆形平面;位于上壳体的顶面上设置有检查孔;位于上壳体的一端端面设置有进口;位于上壳体的顶面上还设置有排气管;位于上壳体的顶面的靠近底部两侧位置处各设置有多个突出于表面的凸起腔部。
公开号为CN208814859U的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玻璃钢模压化粪池用的下壳体,玻璃钢模压化粪池用的下壳体为内侧设置有半圆柱形状内凹槽的下壳体,且下壳体的顶面为圆柱形表面,下壳体的顶面两端设置有凸出的底部支撑腔;底部支撑腔为两个,分别位于下壳体的顶面两端;两个底部支撑腔平行设置,且每个底部支撑腔都垂直于所述下壳体轴向方向设置;位于下壳体的顶面的靠近底部两侧位置处各设置有多个突出于表面的凸起腔部。
由于上壳体往往需要考虑安装一些附属结构,例如如何实施清掏,因此其上壳体和下壳体需要使用不同的模压模具进行成型,这样会大幅增加整体的模压成本,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优化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玻璃钢生产加工用模压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玻璃钢生产加工用模压装置,包括底座、支撑座、下模、导向杆、顶座、上模、支架、液压推杆和压梁,所述底座通过支撑座固定支撑有下模,所述下模的上端四角处垂直固定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上端共同支撑有顶座,所述导向杆的外侧共同滑动套设有上模,所述顶座的上端通过支架固定有液压推杆,所述上模远离下模的一侧固定有压梁,所述压梁与液压推杆的活动端固连;
所述下模包括下平板,所述下平板上端向内凹陷形成腔体成型槽,所述腔体成型槽的开口边部形状整体呈腰形,所述腔体成型槽位于开口的一端设有进料管成型槽,另一端设有出料管成型槽,所述腔体成型槽位于开口的一直边部依次设有第一清掏管成型槽、第二清掏管成型槽和第三清掏管成型槽,所述腔体成型槽位于相邻的两个掏管成型槽之间的区域对称设有夹持框成型槽,所述腔体成型槽围绕开口边部设有密封条成型槽,且密封条成型槽位于进料管成型槽、出料管成型槽、第一清掏管成型槽、第二清掏管成型槽和第三清掏管成型槽处各自设有避让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归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归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12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