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电源线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79580.9 | 申请日: | 202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7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王传路;胡延付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卓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713 | 分类号: | H01R13/713;H01R13/70;H01R13/66;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合肥洪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4 | 代理人: | 徐赣林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电源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电源线,涉及电器安全、安全电源线技术领域。本发明中:电源模块一侧电连接有控制芯片;控制芯片通过驱动控制线路与控制继电器相连;内部控制电路板上设有与控制芯片信号连接的无线通讯模块;内部控制电路板上设有与控制芯片电信号连接、用于驱动电器设备动作的按键输入模块。插头外壳上安装有与按键输入模块相连的手动复位按钮。本发明在电源线上通过无线传输驱动、复位式驱动控制方式,对电源线的零火线进行进行智能化通断控制,当电器设备工作完成或者电器设备发生故障时电源线可自行切断电器设备的供电,使得电器设备的使用符合智能、安全、绿色节能的设计理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器安全、安全电源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安全电源线。
背景技术
现有电器设备的电源线用于连接电源插座及电器设备之间,提供电器设备的供电连接。现有电源线连接电器设备端有两种方式:[方式一]电源线和电器设备对插连接,不使用时可与电器设备分离;[方式二]电源线和电器设备焊接或者压接于电器设备内部电源线上,实现与电器设备固定连接。
现有电源线与电器设备不论以那种方式的连接,均无法实现在电器设备工作完成或者发生故障时电源线自动切断电器设备的供电。当电器设备工作完成后仍有电源保持供电时,电器设备有受到较大的浪涌电压/浪涌电流冲击或者受到较强外界电磁场干扰等极端情况的概率及电器设备损坏的风险。其次,当电器设备工作完成后仍有电源保持供电时,电器设备仍有待机功率消耗,不符合绿色节能的理念。另外,当电器设备在上电后的工作及其他任何状态下,电器设备检测到自身故障后无法有效的切断电源供电,有概率出现更大的故障,甚至炸机/起火的可能。
现有电源线与电器设备的断开连接,必须通过把掉电源线或者切断连接电源线插座的电源,而这种方式需要人为外界干预。同时,现有智能化电器设备很多都是具有无线通讯(WiFi、蓝牙等)功能,电器设备一直处于待机工作状态,存在器件老化,受外界干扰以及浪涌冲击等安全风险,因此对于电源线的安全化设计需求程度日益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电源线,当电器设备工作完成或者电器设备发生故障时电源线可自行切断电器设备的供电,使得电器设备的使用符合智能、安全、绿色节能的设计理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安全电源线,包括安全电源插头,安全电源插头内部设有内部控制电路板,内部控制电路板上包括电源输入部分和电源输出部分,电源输入部分中的火线、零线、地线与电源输出部分相连,电源输入部分中的火线、零线上连接有电源模块。
电源输入部分与电源输出部分之间的火线、零线线路上共同载入一控制继电器;控制继电器内设有与电源输入部分与电源输出部分之间的火线串联连接的驱动开关;控制继电器内设有与电源输入部分与电源输出部分之间的零线串联连接的驱动开关。
电源模块一侧电连接有控制芯片;控制芯片通过驱动控制线路与控制继电器相连;内部控制电路板上设有与控制芯片信号连接的无线通讯模块;内部控制电路板上设有与控制芯片电信号连接、用于驱动电器设备动作的按键输入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控制芯片与控制继电器之间的电回路上设有二极管单向导通电路;控制继电器内设有用于驱控与火线、零线上串联驱动开关动作的电磁线圈结构;控制继电器内与火线、零线上串联的驱动开关采用电磁常开触点开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安全电源插头上包括有插头外壳,插头外壳上安装有与按键输入模块相连的手动复位按钮;内部控制电路板上设有与按键输入模块同回路的显示模块;插头外壳上安装有与显示模块相连的工作状态指示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内部控制电路板上的电源模块与控制芯片之间的电路上设有接地线路;内部控制电路板上的无线通讯模块采用WiFi、蓝牙或电力线载波其中的任意一种通讯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卓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合肥卓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95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