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二维码识别功能的智能配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76805.5 | 申请日: | 202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32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戴忠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迅镭(广州)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25/38 | 分类号: | B65D25/38;G06K7/10 |
代理公司: | 合肥铭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12 | 代理人: | 张名列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二维码 识别 功能 智能 配送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二维码识别功能的智能配送装置,包括车体、箱体、顶盖、扫码器、锁定机构和推出机构,所述锁定机构设置在箱体的一侧,所述推出机构设置在箱体内,该具有二维码识别功能的智能配送装置,通过锁定机构实现顶盖的锁定,通过扫码器匹配二维码,实现锁定机构的解锁,通过推出机构推出货物,避免取货人员弯腰,方便了取货,与现有的锁定机构相比,该锁定机构通过双重锁定,对顶盖实现更好的锁定效果,从而实现更好的防盗效果,与现有的配送装置相比,该装置通过锁定机构和推出机构的联动,使得锁定机构解锁时,货物也自动推出,同时该联动采用纯机械结构,避免了电子元件的使用,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二维码识别功能的智能配送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配送装置使用对快递包裹进行配送的人工智能装置,常用与快递、外卖等行业,传统的配送方式,一般是通过人工进行配送,该种方式消耗较大的人力,且配送效率不高,特别是当传染病病突然爆发时,交叉感染的风险加大,传统的配送方式并不适用,因此出现了无人配送装置,而现有的无人配送装置在取货时,一般需要取货人员弯腰进行取货,对于腰部不好的人员或者老年人来说,取货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二维码识别功能的智能配送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二维码识别功能的智能配送装置,包括车体、箱体、顶盖、扫码器、锁定机构和推出机构,所述箱体设置在车体上,所述顶盖设置在箱体顶部,所述顶盖的一端与箱体铰接,所述扫码器设置在顶盖上,所述锁定机构设置在箱体的一侧,所述推出机构设置在箱体内;
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锁定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包括套管、锁杆、电磁铁、永磁铁和第一弹簧,所述套管设置在箱体上,所述锁杆的一端位于套管内,所述锁杆的另一端伸出套管外,所述锁杆与套管滑动连接,所述顶盖上设有卡槽,所述锁杆伸出套管的一端位于卡槽内,所述电磁体设置在套管内,所述永磁铁设置在锁杆上,所述永磁铁和电磁铁正对设置,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套管内,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锁杆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套管连接,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挤压单元和固定单元,所述挤压单元包括压杆和气囊,所述压杆设置在卡槽内,所述锁杆位于卡槽内的一端设有凹槽,所述气囊位于凹槽内,所述压杆与气囊抵靠,所述固定单元有两个,两个固定单元分别设置在锁杆的两侧,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固定管、活塞杆和第三弹簧,所述固定管设置在压杆上,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位于固定管内,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伸出固定管外,所述活塞杆与固定管密封连接,所述固定管通过气管与气囊内部连通,所述卡槽内设有限位槽,所述活塞杆伸出固定管外的一端位于限位槽内,所述第三弹簧设置在固定管内,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管连接;
所述推出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开盖组件和推出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片、电机和驱动轴,所述电片有两个,其中一个电片设置在套管内,另一个电片设置在锁杆上,两个电片正对设置,所述电机水平设置在箱体内,所述驱动轴安装在电机上,所述开盖组件包括转齿轮、齿条、移动杆和固定杆,所述转齿轮套设在驱动轴上,所述转齿轮与驱动轴键连接,所述固定杆设置在箱体底部,移动杆套设在固定杆上,所述移动杆与固定杆滑动连接,所述齿条设置在移动杆上,所述齿条与转齿轮啮合,所述移动杆与顶盖抵靠,所述推出组件包括底板、转动单元和连动单元,所述转动单元包括第一伞齿轮、第二伞齿轮、转轴、蜗轮、蜗杆和丝杆,所述第一伞齿轮套设在驱动轴上,所述第一伞齿轮与驱动轴键连接,所述转轴设置在箱体底部,所述第二伞齿轮套设在转轴上,所述第二伞齿轮与转轴键连接,所述第二伞齿轮与第一伞齿轮啮合,所述蜗轮套设在转轴上,所述蜗轮与转轴键连接,所述底板设置在箱体内,所述丝杆有两个,两个丝杆分别设置在底板的两侧,所述丝杆穿过底板,所述丝杆与底板螺纹连接,所述蜗杆设置在靠近电机的丝杆上,所述蜗杆位于丝杆的一端,所述蜗杆与丝杆同轴设置,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所述连动单元包括两个转轮,两个转轮分别套设在两个丝杆上,两个转轮分别与两个丝杆键连接,两个转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迅镭(广州)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迅镭(广州)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68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