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脱氮率的多级污水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76781.3 | 申请日: | 202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3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章武首;石烜;张晨;荣懿;安卫军;任童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新泓水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0 | 代理人: | 杨中鹤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脱氮率 多级 污水处理 装置 | ||
本公开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脱氮率的多级污水处理装置,该提高脱氮率的多级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初沉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及二沉池,好氧池包括多个子好氧池,其中末端子好氧池与缺氧池之间设有连通管道及控制连通管道流量的控制部件,缺氧池内设有溶氧仪;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分别与控制部件和溶氧仪信号连接。本公开提供的提高脱氮率的多级污水处理装置中,通过在缺氧池中设置溶氧仪,在末端子好氧池与缺氧池之间设置控制连通管道流量的控制部件,以及分别与溶氧仪和控制部件信号连接的控制单元,以实现缺氧池内溶氧量的监测和控制,保证缺氧池内溶氧量的稳定,提高缺氧池的脱氮效率,从而提高污水处理装置的污水净化效果。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脱氮率的多级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每年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会产生大量含氮的废水,这些过量的污染物排放至水体中会引起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破坏水环境生态系统。
现有技术中,污水依次流过缺氧池和好氧池,污水中的有机物与缺氧池和好氧池中的微生物进行反应,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污水在好氧池反应后形成的污泥需回流至缺氧池进行反应脱氮,但是由于好氧池的污泥中含有较高的溶氧量,易造成缺氧池内溶氧量不稳定,导致缺氧池内的脱氮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提高脱氮率的多级污水处理装置。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提高脱氮率的多级污水处理装置,包括:
顺次连通设置的初沉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及二沉池,所述好氧池包括多个顺次连通的子好氧池,沿所述好氧池内液体的流动方向,所述子好氧池内的曝气量逐渐减少,位于末端的末端子好氧池与所述缺氧池之间设置有连通管道以及用于控制所述连通管道流量的控制部件,所述缺氧池内设置有溶氧仪;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部件和所述溶氧仪信号连接。
本公开提供的提高脱氮率的多级污水处理装置中,包括依次连通的初沉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其中好氧池包括多个子好氧池,且沿污水流动的方向,多个子好氧池的氧气含量逐渐减少,也就是说,污水经缺氧池首先流入至溶氧量最高的子好氧池中,位于末端的子好氧池中的混合液体一部分进入至二沉池中进行下一步处理,一部分回流至缺氧池中。在污水处理装置工作时,操作人员将实验得到的缺氧池内脱氮效率最高状态时的溶氧量值输入至控制单元内,作为缺氧池内溶氧量的预设值,并根据预设值设定缺氧池内溶氧量的波动范围,该波动范围包括一个下限设定值和一个上限设定值。由于缺氧池内设置有溶氧仪,溶氧仪可将测得的缺氧池内的溶氧量实时发送至控制单元中,在控制单元中将实时溶氧量与设定的溶氧量的范围进行比较,实现了缺氧池内溶氧量的实时监控,在实时溶氧量小于下限设定值时,控制单元控制控制部件工作,增大连通管道的流量,以增加末端子好氧池内的液体流入至缺氧池中的体积,从而提高缺氧池内的溶氧量,保证缺氧池内的脱氮效果。在实时溶氧量的值大于上限设定值时,控制单元控制控制部件工作,使控制部件减小连通管道的流量,以减少末端子好氧池内的液体进入至缺氧池的体积,从而减少缺氧池中的溶解氧,使缺氧池保持较高的脱氮率。
通过在缺氧池中设置溶氧仪,在末端子好氧池与缺氧池之间设置用于控制连通管道流量的控制部件,以及设置分别与溶氧仪和控制部件信号连接的控制单元,实现了缺氧池内溶氧量的监测和控制,保证了缺氧池内溶氧量的稳定,从而提高了缺氧池的脱氮效率,提高了污水处理装置的净化效果。
可选地,所述控制部件包括用于控制所述连通管道流量的阀体,所述阀体与所述控制单元信号连接。
可选地,所述初沉池、所述厌氧池和所述缺氧池沿第一方向排布,多个所述子好氧池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所述初沉池、所述子好氧池和所述二沉池沿第二方向排布,以使所述末端子好氧池和所述缺氧池对应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新泓水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陕西新泓水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67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