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轴类零件的手动齿槽跨棒距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76444.4 | 申请日: | 202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88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蔡明元;刘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泰普森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16 | 分类号: | G01B2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维诗律师事务所 11393 | 代理人: | 李翔;杨安进 |
地址: | 21004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零件 手动 齿槽跨棒距 测量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检测测量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轴类零件的手动齿槽跨棒距测量装置,包括:基础座,固定布置于机架;夹持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用于在竖直状态下可释放地夹持待测轴类零件;测量机构,包括安装座和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第一感测单元和第二感测单元,沿水平方向布置且彼此相对设置,第一感测单元和第二感测单元均包括与待测轴类零件表面的齿槽结构相匹配的触头;手动操控机构,与所述第一感测单元和第二感测单元配合,用于使所述第一感测单元和第二感测单元在水平方向上且分别在待测轴类零件的两侧同步地彼此接近或远离。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操作较为方便且具有可靠的精度的用于轴类零件的手动齿槽跨棒距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检测测量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轴类零件的手动齿槽跨棒距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在机械制造领域中,对于轴类零件的测量广泛应用。例如,对轴类零件直径的测量。
然而,对于表面结构复杂的轴类零件来说,仅仅依靠对直径的测量并不能够完整表达其径向参数,例如带有齿槽结构的轴类零件,需要对轴类零件的齿槽的参数(如齿槽的跨棒距)进行测量。传统上并没有针对性的测量装置,只能依靠传统工具对轴类零件的齿槽参数进行手动测量,因此无法保证测量精度。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操作方便且精度可靠的用于轴类零件的手动齿槽跨棒距测量装置,成为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用于轴类零件的手动齿槽跨棒距测量装置,在对零部件的齿槽跨棒距进行测量时操作较为方便且具有可靠的精度。
根据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用于轴类零件的手动齿槽跨棒距测量装置,该手动齿槽跨棒距测量装置包括:基础座,该基础座固定布置于机架;夹持机构,该夹持机构设置于所述基础座,用于在竖直状态下可释放地夹持待测轴类零件;测量机构,该测量机构包括安装座和可水平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第一感测单元和第二感测单元,该第一感测单元和第二感测单元沿水平方向布置且彼此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感测单元和第二感测单元均包括与所述待测轴类零件表面的齿槽结构相匹配的触头;手动操控机构,该手动操控机构与所述第一感测单元和第二感测单元配合,所述第一感测单元和第二感测单元在所述手动操控机构的操控下具有分离位置和测量位置,其中:在所述分离位置,所述第一感测单元和第二感测单元同步地彼此远离,以脱离与待测轴类零件的接触;在所述测量位置,所述第一感测单元和第二感测单元同步彼此接近,以接触所述待测轴类零件;所述基础座包括底座和竖直座,所述夹持机构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竖直座,所述测量机构的安装座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竖直座。
优选地,在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感测单元和第二感测单元的延伸轴线与由所述夹持机构夹持的待测轴类零件的中心轴线彼此垂直且相交。
优选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支撑座,该支撑座的后侧固定设置于所述竖直座,所述支撑座的顶侧用于可旋转地支撑待测轴类零件的底端。
优选地,所述支撑座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竖直座的座体和设置于该座体顶面的支撑件,该支撑件设置有可旋转的下顶尖。
优选地,所述竖直座上固定设置有偏压件,该偏压件抵触于所述弹性支撑件,以对所述下顶尖施加径向的偏压力。
优选地,该手动齿槽跨棒距测量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座体的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具有用于包围所述下顶尖的限位孔,所述限位机构的限位孔在径向方向弹性地包围所述下顶尖。
优选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手动操控的夹持件,该夹持件与所述支撑座在竖直方向上彼此对齐且可竖直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竖直座,以在手动操控下上下移动。
优选地,所述夹持件具有位于上方的释放位置和位于下方的夹持位置,其中:在所述释放位置,所述夹持件远离所述支撑座,以允许装载或卸载所述待测轴类零件;在所述夹持位置,所述夹持件接近所述支撑座,以压紧于所述待测轴类零件的顶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泰普森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泰普森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64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