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缓解或治疗霉菌毒素对细胞危害的生物解毒剂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973786.0 | 申请日: | 2020-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28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9 |
| 发明(设计)人: | 尹清强;王晓敏;张国坪;谢建亮;杨春莲;常娟;王平;党晓伟;朱群;刘超齐;李茂龙;张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固原市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河南德邻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河南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61P1/00;A61K35/742;A61P39/02 |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杨海霞 |
| 地址: | 756000 宁夏回***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解 治疗 霉菌 毒素 细胞 危害 生物 解毒剂 | ||
本发明属于生物解毒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解或治疗霉菌毒素对细胞危害的生物解毒剂。所述生物解毒剂由地衣芽孢杆菌1×105~1×107CFU/mL、凝结芽孢杆菌1×105~1×107CFU/mL、丁酸梭菌1×105~1×107CFU/mL组成;所述地衣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购自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地衣芽孢杆菌保藏号GDMCC1.11,凝结芽孢杆菌保藏号GDMCC1.645,丁酸梭菌保藏号GDMCC1.676;所述霉菌毒素为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基于一个总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包括绿原酸、复合益生菌作为缓解或治疗霉菌毒素危害的生物解毒剂的应用。本发明通过使用绿原酸、复合益生菌、或绿原酸与复合益生菌的组合物来缓解霉菌毒素对细胞的损伤,从而实现对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的联合解毒。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解毒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解或治疗霉菌毒素对细胞危害的生物解毒剂。
背景技术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A)和呕吐毒素(DON)等。AFB1对人和动物有明显的肝毒性、致癌性和致畸性,降低人和动物的免疫力及动物的生产性能;因此,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定为I类致癌物。ZEA具有类雌激素的作用,它可以提高雌性动物的雌激素水平,从而引起动物的生殖生理和生殖器官的功能和形态发生变化,导致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易导致繁殖障碍。DON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和免疫抑制性,易产生动物食欲下降、呕吐和生产性能的降低。目前,全球25%粮食和饲料不同程度地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其中2种以上霉菌毒素共存的几率在70%以上,而且2种以上不超标的毒素的危害可能会远大于某一种超标的毒素,因而开展对多种霉菌毒素降解的研究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现有技术条件下,霉菌毒素去除方法主要依靠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物理解毒方法包括传统的浸泡、清洗,分拣,挑选,脱皮和碾磨等;以及一般的方法高温灭活、射线辐射处理、吸附以及萃取等。但由于物理吸附法仅对黄曲霉毒素的效果较好,而对其它霉菌毒素的吸附效果较差,吸附剂除吸附霉菌毒素外,还吸附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等营养物质,并且还存在着解吸附问题;因而,在生产中逐步被淘汰。化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有机酸处理、碱处理、氧化剂处理或其它化合物对霉菌毒素进行处理,通过破坏其化学结构,从而降低或消除其毒性;其缺点是使用一些化学试剂的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对饲料中营养物质造成破坏,造成营养损失,生产成本高且难以产业化。生物学方法包括微生物的降解和酶解两种,具有高效、特异性强、环境友好、污染小的特点,成为消除霉菌毒素的最有效方法;因此,近些年来生物解毒法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缓解或治疗霉菌毒素对细胞危害的生物解毒剂,通过使用绿原酸、复合益生菌、或绿原酸与复合益生菌的组合物来缓解霉菌毒素对细胞的损伤,从而实现对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的联合解毒。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缓解或治疗霉菌毒素对细胞危害的生物解毒剂,所述生物解毒剂由地衣芽孢杆菌1×105~1×107CFU/mL、凝结芽孢杆菌1×105~1×107CFU/mL、丁酸梭菌1×105~1×107CFU/mL组成;
所述地衣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购自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地衣芽孢杆菌保藏号GDMCC1.11,凝结芽孢杆菌保藏号GDMCC1.645,丁酸梭菌保藏号GDMCC1.676;
所述霉菌毒素为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固原市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河南德邻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河南农业大学,未经固原市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河南德邻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河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37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