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滚轮更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71748.1 | 申请日: | 202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68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淡;陈卫国;邹虎生;顾贤初;谢炳国;陈崇斌;卢尧尧;叶荣成;梁海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雁峰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37/00 | 分类号: | D03D3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戴俊波 |
地址: | 325401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滚轮 更换 方法 | ||
1.一种滚轮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卸下待更换滚轮的芯轴底端的螺母;
S2,驱动待更换滚轮的芯轴向上运动,最终将芯轴拔出;
S3,将待更换滚轮左、右两边的至少一个滚轮的芯轴至少一端的螺母拧松;
S4,将上门圈和下门圈的间距变大;
S5,取下待更换滚轮,放入新更换滚轮,将新更换滚轮的中心孔与上门圈的芯轴孔、下门圈的芯轴孔对齐;
S6,芯轴穿过上门圈的芯轴孔、新更换滚轮的中心孔、下门圈的芯轴孔;
S7,让上门圈和下门圈的间距复位,将芯轴顶端、底端的螺母拧紧完成更换;
其中,S3可在S1之前操作或与S1同时操作或在S1之后、S2之前操作或与S2同时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轮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利用第一工具将芯轴拔出,第一工具包括本体、用于连接芯轴顶端的连接头、形成冲击力的重锤和承受重锤冲击力的受力部,连接头固定在本体的底端,重锤滑动连接在本体上,受力部固定在本体的顶部并位于重锤上方,将连接头与芯轴的顶端连接,带动重锤上下运动来冲击受力部使本体间歇带动芯轴向上运动,直到将芯轴拔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轮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设有横向延伸的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可供芯轴穿过的卡槽,连接板上位于卡槽两侧的部分抵于芯轴顶端的螺母下方来带动芯轴向上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滚轮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抵住芯轴的底端来驱动芯轴向上运动一定距离,让芯轴顶端的螺母与上门圈之间形成可供连接头插入的间隙,连接头插入间隙后,再带动重锤上下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轮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设有可与芯轴顶端的外螺纹配合的螺纹孔,在S2中,先将芯轴顶端的螺母卸下,将连接头与芯轴螺纹连接,再带动重锤上下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轮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与本体一体成型,受力部与本体可拆卸连接,重锤从本体的顶端安装到本体上;或者,所述连接头与本体可拆卸连接,受力部与本体一体成型,重锤从本体的底端安装到本体上;或者,连接头和受力部均与本体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轮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圆柱杆;或者,所述本体包括供重锤滑动的直线段和相对直线段弯曲来形成避让结构的弯曲段。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滚轮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4中,利用第二工具来增加上门圈和下门圈的间距,第二工具包括上顶块、下顶块和连接在上顶块、下顶块之间的调节螺杆,调节螺杆的上端设有与上顶块连接的上螺纹、下端设有与下顶块连接的下螺纹,上螺纹与下螺纹的螺纹旋向相反,上顶块抵在上门圈的下表面,下顶块抵在下门圈的上表面,旋转调节螺杆使上顶块、下顶块相互远离让上、下门圈间距变大或使上顶块、下顶块相互靠近让上、下门圈间距恢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滚轮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块上设有抵于上门圈的侧面上的上定位凸台;和/或,所述下顶块上设有抵于下门圈的侧面上的下定位凸台。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滚轮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杆上设有便于扳手施力的方头或六角头,方头或六角头位于上螺纹与下螺纹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雁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雁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174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止形成久坐问题的座椅
- 下一篇:一种用于双辊薄带连铸机的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