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延时视景实时仿真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71391.7 | 申请日: | 2020-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3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 发明(设计)人: | 王艳春;张崇毅;范龙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新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T17/20 | 分类号: | G06T17/20;G06F30/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0028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延时 实时 仿真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延时视景实时仿真方法及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视景仿真技术难以验证出待测设备所有性能的缺陷。无延时视景实时仿真方法包括测试前预先生成至少一个仿真图像,仿真图像的分辨率大于待测设备所需求的分辨率;将所述仿真图像进行存储;测试时根据待测设备发出的第一态势数据从存储的仿真图像中选取所述第一态势数据所指示的部分,并输出给所述待测设备;所述态势用于指示空间场景中指定视点坐标、指定视角、指定方向所观测到的图像。本发明还包括一种无延时视景仿真系统。本发明适用于光学制导武器图像算法的验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景仿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延时视景实时仿真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视景仿真技术(Scene Simulation Technology)是计算机仿真技术的重要分支,汇集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人工智能、人机接口、传感器、实时计算等多项关键技术。视景仿真技术可以实时仿真包括各种干扰条件的三维环境,可以对图像处理算法或基于图像处理的自动化设备进行性能的检测和评估,可以通过仿真图像测试建立评估模型和定量评估指标体系。
现有技术中,由于实时仿真环境受到仿真图像渲染时长和显卡刷新时长的影响,从接收指令到图像输出显示有时间差。对于时序要求较高的设备,这个时间差相当于为待测设备增加了积分时间,不能真正验证出待测设备所有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视景仿真技术难以验证出待测设备所有性能的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延时视景实时仿真方法,包括:测试前预先生成至少一个仿真图像,仿真图像的分辨率大于待测设备所需求的分辨率;将所述仿真图像进行存储;测试时根据待测设备发出的第一态势数据从存储的仿真图像中选取所述第一态势数据所指示的部分,并输出给所述待测设备;态势用于指示空间场景中指定视点坐标、指定视角、指定方向所观测到的图像。
优选地,预先生成的仿真图像所对应的态势互不相同。
优选地,仿真图像中包含待观测目标;预先生成的仿真图像根据预设的第二态势数据生成。
优选地,步骤S3具体包括:测试时根据待测设备发出的第一态势数据从存储的仿真图像中选取出与第一态势数据匹配度最高的一幅,再从该幅图像中截取包含待观测目标且符合第一态势数据的部分,输出给所述待测设备。
优选地,所述无延时视景实时仿真方法用于减少从待测设备发送态势数据至待测设备接收到仿真图像的时间,以验证待测设备的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无延时视景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仿真图像生成计算机,用于测试前预先生成至少一个仿真图像,仿真图像的分辨率大于待测设备所需求的分辨率,并将所述仿真图像进行存储;图像处理板卡,用于测试时根据待测设备发出的第一态势数据从存储的仿真图像中选取所述第一态势数据所指示的部分,并输出给所述待测设备;所述态势用于指示空间场景中指定视点坐标、指定视角、指定方向所观测到的图像;所述图像处理板卡集成在仿真图像生成计算机的内部;待测设备,用于接收所述仿真图像。
优选地,预先生成的仿真图像所对应的态势互不相同。
优选地,仿真图像中包含待观测目标;预先生成的仿真图像根据预设的第二态势数据生成。
优选地,测试时根据待测设备发出的第一态势数据从存储的仿真图像中选取出与第一态势数据匹配度最高的一幅,再从该幅图像中截取包含待观测目标且符合第一态势数据的部分,输出给所述待测设备。
优选地,所述无延时视景实时仿真系统用于减少从待测设备发送态势数据至待测设备接收到仿真图像的时间,以验证待测设备的性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新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新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13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