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间充质干细胞的制药用途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54720.7 | 申请日: | 2020-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57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军;程亚丽;徐郁慧;吕巧英;郝萌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K35/28 | 分类号: | A61K35/28;A61K31/57;A61K31/567;A61P35/00;A61P15/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远同律师事务所 31307 | 代理人: | 刘必榕 |
| 地址: | 2000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间充质 干细胞 制药 用途 | ||
本申请公开了间充质干细胞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所述药物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子宫内膜恶性增生疾病,所述间充质干细胞包括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间充质干细胞的制药用途。
背景技术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系统恶行肿瘤的20%-30%。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而随着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患病率的逐年增加以及年轻化,越来越多的患者具有强烈的生育需求。目前大剂量的药物治疗(包括孕激素等)作为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首选方案,但存在孕激素治疗时间长、治疗无效切除子宫或治愈后由于内膜损伤导致的生育率低的问题,并且长期孕激素治疗可能导致水钠储溜、体重增加、血栓形成等不良后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依从性。而对有生育要求的完全缓解病例,由于内膜癌灶破坏内膜、诊治过程中多次诊刮损伤内膜等原因,导致这部分患者妊娠率不足50%,活产率仅30%左右。因此,有必要寻找新的治疗方案,提升内膜癌保育效果,缩短治疗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的治疗方案从两方面着手,第一是逆转内膜病变,第二是修复子宫内膜。目前的药物治疗只针对治疗内膜病变,并不存在修复子宫内膜的功能。因此,需要研究开发一种新的适合于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新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间充质干细胞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所述药物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子宫内膜恶性增生疾病。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间充质干细胞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所述药物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子宫内膜恶性增生疾病。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子宫内膜恶性增生病变包括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间充质干细胞包括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包括分选自子宫内膜组织的SUSD2+CD45-细胞群。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包括分选自子宫内膜组织的CD45-CD73+CD90+CD105+细胞群。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不包括来源于子宫恶性增生疾病患者的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如下功能的至少一种:
1)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
2)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凋亡;
3)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皮下移植成瘤;
4)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宫腔移植瘤的进展;
5)增强孕激素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抑制作用;
6)抑制子宫内膜癌类器官的肿瘤干性相关基因的表达。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肿瘤干性相关基因包括C-MYC、BMI-1、CXCR4、Sox9。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间充质干细胞或其培养物为所述药物的唯一有效成分或有效成分之一。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间充质干细胞或其培养物为所述药物的有效成分之一,所述有效成分还包括孕激素。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孕激素包括醋酸甲羟孕酮、醋酸甲地孕酮或、左炔诺孕酮、安宫黄体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间充质干细胞与所述孕激素被配置为同时向受试者施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间充质干细胞与所述孕激素被配置为分别向受试者施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47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散热防尘型高低压开关柜
- 下一篇:一种电弧故障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