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茶锅巴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53991.0 | 申请日: | 2020-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75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 发明(设计)人: | 梁进;李梦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23L7/183 | 分类号: | A23L7/183;A23L33/105 |
| 代理公司: | 合肥兴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8 | 代理人: | 王伟 |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锅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茶锅巴,按重量份包括如下组分:大米90‑110份、黄茶茶叶0.5‑2.5份、黄茶超微粉1‑5份和淀粉10‑30份。本发明制备的黄茶锅巴茶香富裕、色泽均匀,风味十足,并且黄茶内富含氨基酸、咖啡碱等,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加入锅巴内,丰富了锅巴的营养价值,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便于实施,且原料来源丰富,制备出的黄茶锅巴,色泽不易发生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茶锅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黄茶是中国特产。其按鲜叶老嫩芽叶大小又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黄芽茶主要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和霍山黄芽、远安黄茶;如沩山毛尖、平阳黄汤、雅安黄茶等均属黄小茶。三峡库区蓄水以后,秭归山区常年雾气笼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秭归黄茶,也属于黄小茶。
目前食用的茶锅巴一般是采用绿茶作为原料,绿茶中叶绿素在光和热的条件下,易分解,绿色减少发生褐变,多酚类色素经过氧化,最终转化为茶褐素,将绿茶加入锅巴中,色泽因氧化褐变而发生变化,且目前非油炸食品越来越受到欢迎,非油炸锅巴通常采用烤箱与微波炉作为膨化工艺,但制作锅巴容易造成营养的流失,并会出现受热不均匀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黄茶锅巴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茶锅巴,按重量份包括如下组分:大米90-110份、黄茶茶叶0.5-2.5份、黄茶超微粉1-5份和淀粉10-30份。
进一步的,所述黄茶超微粉为黄茶茶叶经超微粉碎机粉碎后过120目筛得到的粉末。
还提供了一种黄茶锅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黄茶茶叶用沸水泡30-50min,滤除茶叶后得到黄茶茶汤;
步骤2,将大米放入黄茶茶汤中浸泡8-16h后取出;
步骤3,将步骤2取出的大米放置在电蒸锅中蒸煮20-25min;
步骤4,在步骤3蒸煮后的大米中加入黄茶超微粉和淀粉,搅拌均匀;
步骤5,通过压片机将步骤4得到的产品压成薄片后,将薄片放置在空气炸锅中进行膨化,膨化完成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成品黄茶锅巴。
进一步的,在进行膨化之前,将薄片冻存于-20℃的冰箱内,冻存时间为12h,之后将其放置在空气炸锅中进行膨化。
进一步的,在膨化过程中,设置空气炸锅的温度为170-200℃,膨化的时间为12-16min。
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备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制备的黄茶锅巴茶香富裕、色泽均匀,风味十足,并且黄茶内富含氨基酸、咖啡碱等,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加入锅巴内,丰富了锅巴的营养价值;
2、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便于实施,且原料来源丰富,黄茶采用特殊的烘焙工序,通过美拉德反应,生成呋喃、吡咯、糠醛、水杨酸甲酯以及吡嗪类化合物,形成独特的锅巴香和焦糖香,黄茶中叶绿素在闷黄过程中发生水解和脱镁反应呈褐色,和锅巴色泽接近,将黄茶加入锅巴中,色泽稳定;
3、本发明通过空气炸锅膨化的黄茶锅巴,可以使得锅巴焦香酥脆,减少加热的时间,从而避免了大量的营养流失,具有茶香浓厚,口感酥脆,集营养、保健和休闲于一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8与实施例3制作出的锅巴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39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户外汽车维修养护车
- 下一篇:一种基于稀疏图的人脸表情识别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