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绿茶咖啡含片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51874.0 | 申请日: | 2020-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79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业;牛江秀;籍景淑;李自永;和朝军;李朋收;刘献明;押辉远;贾礼;李耀磊;王真真;张晨芸;王艳艳;吴玉琦;刘田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F5/12 | 分类号: | A23F5/12;A23F5/14;A23F3/16;A23F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桥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0 | 代理人: | 涂华明 |
地址: | 471934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茶 咖啡 含片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茶咖啡含片,以及该含片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绿茶咖啡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绿茶咖啡含片中,主要的原料为绿茶提取物、咖啡粉和赋形剂;其中,绿茶提取物、咖啡粉和赋形剂的重量份数比为:1‑5:5‑10:8‑3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搭配,充分考虑到绿茶味微苦涩、咖啡味苦的特点,按一定比例合理配伍并加入适宜的辅料,使得制备所获的片剂口味醇厚,且本发明中的绿茶与咖啡两者在提神、降低或消除疲劳方面功效互补、产生协同作用;(2)本发明的绿茶咖啡含片还具有食用方便、产品便于携带等优点,且制备工艺简单,便于工厂批量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茶咖啡含片,以及该含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绿茶是饮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茶,味微涩。绿茶提取物中含有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茶氨酸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现代科学大量研究证实,茶叶中含有的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活性成份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去腻减肥、清心除烦、生津止渴、降火明目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咖啡是世界上最流行的饮料之一,味微苦。咖啡中含有咖啡因、丹宁、烟酸、维生素B2、酸酸性脂肪、挥发性脂肪等物质,具有显著的提神、消除疲劳、改善肝脏功能、美容皮肤、防止心血管疾病、减肥的功效。其所含的丹宁酸加热条件下会分解成焦梧酸,因此冲泡过久后的咖啡味道变差。
绿茶和咖啡传统的食用方法中均需要热水冲服,极大的限制了人们随时随地食用。关于绿茶与咖啡制品的研究,以下的专利文献进行过披露:
专利文献CN109769949A披露了一种绿茶咖啡,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百分比组成的成份配方为:白砂糖20%~25%、速溶奶粉20%~25%、绿茶精粉5%~8%、咖啡粉3%~8%、β环状糊精0.5%~0.7%、咖啡香精0.02%~0.05%、阿斯巴甜0.01%~0.02%。
该文献中所披露的绿茶咖啡,需要用水冲服,不能随时随地的方便人们饮用。
同样的,CN109043086A所披露的一种绿茶咖啡固体饮料及其加工工艺、CN104351405A一种速溶绿茶咖啡粉的生产方法、CN102987037A所公开的一种绿茶咖啡的制备方法,均存在上述的问题。
CN104921134A所披露的一种瘦身美体口含片其主要有马齿苋、芦荟、牛蒡子、佩兰、甜叶菊、绿茶浓缩液与咖啡、白砂糖等混合制成有瘦身美体作用的口含片。上述的专利文献中所采用的原料是绿茶粉,而绿茶粉存在如下的缺点:1.有效成分难以溶出;2绿茶粉中的有效成分比如茶多酚、儿茶素等含量还是较低;3直接以绿茶粉为原料会因为其口感粗糙颜色不佳从而影响最终产品的品质;4绿茶粉的涩味较大,会或多或少的让人不能愉悦的接受其口感。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技术缺陷,本发明的关键创新在于通过配方调制,将绿茶提取物与咖啡复合制成一种含片,调和了咖啡的苦和绿茶的涩,使口味更佳香醇,且使两者在功效上互补,无须开水冲服,能够最大程度的保留两者的风味物质,方便食用。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绿茶咖啡含片,其主要的原料为绿茶提取物、咖啡粉和赋形剂;其中,绿茶提取物、咖啡粉和赋形剂的重量份数比为:1-5:5-10:8-31。
上述的一种绿茶咖啡含片,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绿茶提取物1-5、咖啡粉5-10、赋形剂8-31、矫味剂2-10、食用香精0.01-0.1;还包括润滑剂,润滑剂占含片总重量的0.2-1%。
优选的,赋形剂选自植脂末、淀粉、微晶纤维素、乳糖、聚维酮K30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赋形剂中,植脂末5-20份、乳糖1-5份、聚维酮K30 2-6份。
优选的,矫味剂为木糖醇、蔗糖、葡萄糖、甘露醇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师范学院,未经洛阳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18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振打式除尘器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砂型铸造混布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