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细粒级钨回收选矿系统及其选矿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50065.8 | 申请日: | 2020-09-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5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徐锋;罗斌林;邓保生;周永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浒坑钨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3B7/00 | 分类号: | B03B7/00;B03B9/00;B03B1/00 |
| 代理公司: | 南昌贤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6 | 代理人: | 金一娴 |
| 地址: | 34300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细 粒级钨 回收 选矿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细粒级钨回收选矿系统,属于选矿技术领域,所述选矿系统按进料方向依次包括振动设备、第一浓缩设备、第一搅拌装置、粗选设备、第二浓缩设备、第二搅拌装置以及精选设备,第一浓缩设备和第二浓缩设备采用浓密机,粗选设备和精选设备采用悬振锥面摇床,本发明的选矿系统增加浓缩设备和悬振锥面摇床,能够有效地对微细粒级钨进行回收,本发明还公开了该系统的选矿方法,该选矿方法使得钨的回收率大大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选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细粒级钨回收选矿系统及其选矿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不断的开采,入选原矿钨矿嵌部粒度越来越细,钨细泥的量逐年增大,且白钨矿占的比例已增至15.6%,当前的细泥处理工艺已无法满足选厂细泥量的要求,现场仅原生细泥和部分次生细泥进入细泥回收段,造成大量钨资源流失,另一方面由于白钨矿所占比例的增加,传统方法采用强磁工艺抛尾造成白钨矿损失在尾矿中,另SQC此选设备性能不稳定和该设备本身的缺陷,即SQC强磁选主要回收-0.075+0.03mm的钨金属,对-0.03mm粒级中钨金属回收率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微细粒级钨回收选矿系统及其选矿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微细粒级钨回收选矿系统,按进料方向依次包括振动设备、第一浓缩设备、第一搅拌装置、粗选设备、第二浓缩设备、第二搅拌装置以及精选设备。
优选地,所述粗选设备和/或所述精选设备为悬振锥面摇床。
优选地,所述第一浓缩设备和/或所述第二浓缩设备为浓密机。
优选地,还包括向粗选设备和/或精选设备投药剂的加药装置。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微细粒级钨回收选矿系统的选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矿物原料破碎后经振动设备,筛选出≤0.03mm的粒级原料,得第一分选料;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的第一分选料经第一浓缩设备,得质量浓度20-25%的第一浓缩料,将第一浓缩料依序进入第一搅拌装置和粗选设备内进行分选,得第一精矿、第一中矿以及第一尾矿;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内加有表面活性剂;所述第一搅拌装置的搅拌速度为2000-3000r/min;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第一精矿继续经第二浓缩设备,得质量浓度15-30%的第二浓缩料,将第二浓缩料依序进入第二搅拌装置和精选设备内进行分选,得第二精矿、第二中矿以及第二尾矿;所述第二搅拌装置内加有羧化壳聚糖;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的第二中矿返回到第二浓缩设备中继续作业,将步骤三中的第二尾矿返回至步骤二循环处理。
优选地,所述粗选设备为悬振锥面摇床,回旋振动频率为270-305转/分,盘面运动周期为160-180秒/转,悬振锥面摇床的操作冲程为9-10mm,冲次为185-215次/分。
优选地,所述精选设备为悬振锥面摇床,回旋振动频率为370-415转/分,盘面运动周期为150-190秒/转,悬振锥面摇床的操作冲程为9-10mm,冲次为195-205次/分。
优选地,所述矿物原料为立环高梯度磁选机尾矿和/或浮选尾矿。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一中,第一分选料还进行预处理,其具体为:将第一分选料调成矿浆,加入分散剂,然后加入团聚剂,所述团聚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麦芽糊精加入到醋酸溶液中,恒温搅拌,形成麦芽糊精浆;
S2:将所述麦芽糊精浆加入由硝酸铈铵和过硫酸钾组成的复合引发剂,持续搅拌,得混合浆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浒坑钨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浒坑钨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00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