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列车通信方法及列车整车车体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949688.3 | 申请日: | 2020-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43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 发明(设计)人: | 杨清雯;孙玉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L15/00 | 分类号: | B61L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新知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7 | 代理人: | 马军芳;张艳 |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列车 通信 方法 整车 车体 | ||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列车通信方法及列车整车车体,首先通过第一车载控制器获取通信对端的第一IP地址及第一端口信息,进而基于所述第一IP地址及第一端口信息判断得到通信对端是否为设置在其它列车整车车体上的车载控制器的结果,再基于判断结果向通信对端发送采用RSSP‑I协议封装的建链帧或采用TRDP协议封装的建链帧,实现针对不同类别的车载设备而采用对应安全级别的协议进行通信,由此具有降低通信计算复杂度,提高通信数据处理效率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安全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列车通信方法及列车整车车体。
背景技术
目前,各国交通运输建设已取得极大发展,各国各地的轨道交通互联互通需求也日趋迫切。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一项重要应用为:不同车辆厂家、不同信号厂家的列车互联互通,即可实现灵活连挂解编功能。该项应用要求不同厂家的车载信号系统之间完成与车辆方的接口统型以及头尾贯通线的统型,然而,现有的信号系统厂商所采用的头尾贯通线各不相同,通信协议也大多采用私有协议,无法满足统型车的要求和不同厂家信号系统连挂解编的要求。
另一方面,现有的车辆通信网络大多采用以太网列车骨干网(ETB)和以太网编组网(ECN)两种方案组网以实现车载设备之间的通信。车载信号设备与车辆设备目前采用列车实时数据协议TRDP及安全数据传输协议SDT进行通信,但由于该两种通信协议均为SIL2级,即使将头尾贯通线取消,头尾端车载信号系统采用车载以太网的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现有的车辆通信网络传输方式也无法满足头尾端信号设备通信SIL4级的要求。
可见,现有技术中存在着一方面不同厂商生产的列车头尾端车载信号系统无法满足统型车及信号系统连挂解编的要求,另一方面采用车载以太网实现头尾端车载信号设备通信时又不能满足数据安全需求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列车通信方法及列车整车车体。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列车通信方法,应用于列车整车车体,所述列车整车车体包括互联的第一车载控制器及列车控制管理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车载控制器获取通信对端的第一IP地址及第一端口信息;
判断所述第一IP地址及第一端口信息是否表征所述通信对端为设置在其它列车整车车体上的车载控制器;
若是,则向所述通信对端发送采用RSSP-I协议封装的建链帧。
可选地,在所述判断所述第一IP地址及第一端口信息是否表征所述通信对端为设置在其它列车整车车体上的车载控制器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若否,则向所述通信对端发送采用TRDP协议封装的建链帧。
可选地,所述通过所述第一车载控制器获取通信对端的第一IP地址及第一端口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车载控制器检测所述列车整车车体是否与其他车体连挂;
若未连挂,则从预存的数据库信息中查询获得所述第一IP地址及第一端口信息;和/或,若连挂,则从与所述第一车载控制器连接的ETB或所述列车控制管理系统中获取所述第一IP地址及所述第一端口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IP地址为全局IP。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建链帧后,通过所述第一车载控制器解析获得与所述建链帧的来源端对应的第二IP地址和第二端口信息;
判断所述第二IP地址和第二端口信息是否表征所述来源端为设置在其它列车整车车体上的车载控制器;
若是,则向所述来源端发送采用RSSP-I协议封装的响应建链帧;和/或,若否,则向所述来源端发送采用TRDP协议封装的响应建链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496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