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建立公差补偿的连接的方法和电气驱动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947040.2 | 申请日: | 2020-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38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 发明(设计)人: | O·兰格;T·施奈德;A·莱尔希;M·普里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众汽车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43/26 | 分类号: | H01R43/26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万欣;陈浩然 |
| 地址: | 德国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建立 公差 补偿 连接 方法 电气 驱动 | ||
本发明涉及用于建立公差补偿的连接的方法和电气驱动部,具体而言提出一种用于在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建立公差补偿的连接的方法,其中,第一构件具有至少一个稍带长形的穿孔,并且第二构件被带入到壳体中。方法包括第一构件相对于第二构件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运动,更确切地说直至第一构件的电气接触部在第一方向上直接邻近于第二构件的电气接触部布置。此外,方法包括第一构件相对于壳体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二运动,更确切地说直至至少一个稍带长形的穿孔接合到至少一个被带入到壳体中的定心元件中,并且直至第一构件和壳体在第二方向上彼此直接邻近地布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建立公差补偿的连接的方法以及一种电气驱动部。
背景技术
基本上在连接两个构件的情况下公差补偿是值得做的,因为通常是,构件由于公差而不同地失灵。然而在此,公差补偿部分地非常复杂且昂贵。典型地,公差被测量并且以间隔盘片(Distanzscheibe,有时称为间隔垫片)补偿(所谓的“垫出(Ausscheiben)”)。其它例如借助于弹性元件的用于公差补偿的可能性伴随有技术缺点。尤其可将机械力(应力)导入到构件中,这可引起构件的损害,例如引起焊缝的断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如此改善用于在第一与第二构件之间建立公差补偿的连接的方法,使得构件的电气接触部彼此处于低应力,尤其无应力,从而没有力或应力被引导到构件中,其中,该方法此外应成本适宜。此外应相应地改善电气驱动部。
上述任务通过用于在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建立公差补偿的连接的方法来解决,其中,第一构件具有至少一个稍带长形的穿孔,尤其用于在第一方向上引导第一构件,并且用于将第二构件带入到尤其电气驱动部的壳体中。尤其,至少一个稍带长形的穿孔在将第一构件装入到电气驱动部的壳体中的情况中在第一方向上构造成稍带长形的。优选地,稍带长形的穿孔构造成椭圆的,其中,其较长的轴指向第一方向。
该方法包括第一构件相对于第二构件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运动,更确切地说直至第一构件的电气接触部在第一方向上直接邻近于第二构件的电气接触部布置,以及第一构件相对于壳体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二运动,更确切地说直至至少一个稍带长形的穿孔、尤其所有稍带长形的穿孔分别接合到至少一个、尤其刚好一个被带入到壳体中的定心元件、尤其配合销中,并且直至第一构件和壳体在第二方向上彼此直接邻近地地布置。第二方向尤其垂直于第一方向。
术语“运动”尤其指的是第一构件的行进(Verfahren),换言之移动、尤其定位。在一方向上的运动尤其仅仅在该方向上发生。换言之,该运动优选地不具有与第一方向不同的其它方向上的分量。
公差补偿的连接优选地还是一种电气连接。构件优选地是用于使用在汽车工业、轨道工业和/或航海和/或航空和/或工具工业和/或工具机械工业中的构件。其尤其是用于制造机械的构件。第一构件尤其是尤其车辆的尤其用于电气驱动部的脉冲逆变器。第一构件可以是尤其包括AC模块的电气驱动部的整个功率电子机构。此外,第一构件可以是一种模块、尤其AC模块,而功率电子机构于是是第三构件,在其间此外建立与第一构件的可松开的连接。在第一构件与第三构件之间的连接尤其被公差补偿。
第二构件优选地是尤其车辆的尤其用于电气驱动部的定子。
“第一构件的电气接触部在第一方向上直接邻近于第二构件的电气接触部布置”尤其应理解成第一构件的电气接触部和第二构件的电气接触部在第一方向上具有最多5mm、进一步优选地最多3mm、最为优选地最多2mm的第一间距。第一间距尤其约为1.5mm。在此,接触部不必相对而置或重叠,而是接触部可在第二方向上偏置地布置,使得不形成或仅形成较少的重叠。
“第一构件和壳体在第二方向上直接邻近地布置”优选地应理解成,第一构件和壳体在第二方向上具有最多5mm、进一步优选地最多3mm、最为优选地最多2mm的第二间距。第二间距尤其约为1.5mm。
第一和第二运动尤其用于使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或其接触部粗略地彼此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众汽车股份公司,未经大众汽车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470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