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鞍乘型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944951.X | 申请日: | 2020-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32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 发明(设计)人: | 阿部雄太;冈田宽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01N13/00 | 分类号: | F01N13/00;F01N3/28;F01N13/14;B62J5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蔡丽娜;崔成哲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鞍乘型 车辆 | ||
1.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具备:
车架(10),其具有:主框架(16),其从前立管(15)向后方延伸;座椅框架(19),其从所述主框架(16)向后方延伸,支承乘员用的座椅(14);以及后框架(20),其从所述主框架(16)向后上方延伸并与所述座椅框架(19)连接;
发动机(11),其支承于所述车架(10);
排气管(35),其从所述发动机(11)的排气口向车辆后方延伸;
消音器(36),其与所述排气管(35)的后端部(35a)连接;以及
催化净化器(57),其配置于所述消音器(36)中,
所述鞍乘型车辆的特征在于,
取入向所述发动机(11)供给的进气气体的空气滤清器盒(41)被设置在比所述发动机(11)靠后方的位置,
在侧视观察车辆时,配置在所述消音器(36)内的所述催化净化器(57)配置在由所述主框架(16)、所述座椅框架(19)和所述后框架(20)包围的空间(70)内,并且与所述空气滤清器盒(41)重叠,
所述催化净化器(57)在沿车辆上下方向观察的平面图中与所述空气滤清器盒(41)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音器(36)通过紧固部(60)而被紧固于所述排气管(35)的所述后端部(35a),
在侧视观察车辆时,所述紧固部(60)设置在比所述主框架(16)靠前方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滤清器盒(41)具备将进气气体导入所述空气滤清器盒(41)内的管道(74),
所述空气滤清器盒(41)具备:承受从所述管道(74)导入所述空气滤清器盒(41)的进气气体的下壁部(78);和从所述下壁部(78)向车宽方向外侧且上方延伸的外侧壁部(79),
所述催化净化器(57)配置在所述外侧壁部(79)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壁部(79)以随着靠向上方而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方式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壁部(79)具备:第1弯曲部(79a),其从所述下壁部(78)立起;以及第2弯曲部(79b),其在所述第1弯曲部(79a)的上方反曲,并向车宽方向外侧且上方延伸,
所述第1弯曲部(79a)以越靠向上方斜率越大的方式弯曲,所述第2弯曲部(79b)以越靠向上方斜率越小的方式弯曲。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催化净化器(57)从车宽方向外侧与所述外侧壁部(79)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空气滤清器盒(41)中收纳有净化进气气体的空气滤清器元件(71),
所述空气滤清器盒(41)具备能够供所述空气滤清器元件(71)进出的开口部(76)和封闭所述开口部(76)的盖(77),
所述开口部(76)配置在所述催化净化器(57)的上方,从所述空间(70)向车宽方向外侧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消音器(36)内,在比所述催化净化器(57)靠后方的位置配置有第2催化净化器(58)。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鞍乘型车辆设置有从所述消音器(36)的外侧覆盖所述催化净化器(57)的催化净化器罩(67)和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所述空气滤清器盒(41)的车体罩,
所述车体罩具有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所述催化净化器罩(67)的延伸部(45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4495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