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553B总线消息通道切换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41160.1 | 申请日: | 2020-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8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青松;所玉君;崔建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津航计算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12/40 | 分类号: | H04L12/40;H04L12/917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王雪芬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1553 总线 消息 通道 切换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1553B总线消息通道切换控制方法,属于1553B总线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方法相比,能够利用总线寂静期实时更新标记每个总线节点的AB通道状态,且针对每种消息均提出了有效的通道选择和切换的方法,尤其是对复杂的RT→RT类型消息的调度控制提供了一种更完美的解决方案,可在维持原有系统架构不变的前提下,提高总线通信的效率和容错性,最大限度地保证设备间的正常通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1553B总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1553B总线消息通道切换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553B总线是美军标MIL-STD-1553B定义的一种数字式时分制指令/响应型多路传输数据总线,该总线标准对总线的结构、消息组织形式、数据传输方法、硬件特性等进行了严格定义,由于其具有网络结构简单、可靠性和实时性能好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船等军事领域中。
结合使用性能、开发和维护成本等需求,实际中应用的1553B总线多采用双冗余方式,包括总线控制器BC、远程终端RT、总线监视器BM内的每个终端都采用AB两个通道互为备份的方式接入总线。在实际的数据传输时,具体每条消息传输通道的选择通过BC的组织调度来实现。BC通过实际总线状态在AB通道之间进行实时切换来组织消息,从而使数据传输具有冗余和容错能力,目前尚无统一的总线消息通道选择和切换的规范,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思路:
1、BC先将所有消息在主A通道进行消息调度,若A通道某终端的消息传输错误且重试超过设定的上限次数均失败,则切换所有消息至备份B通道上进行传输,反之,再切换为A通道。此种方式在一组消息传输的大周期内,所有消息均在一个通道上进行传输,调度策略简单明确,但对于终端设备AB通道各有故障的情况处理效果欠佳。
2、发明专利201710148134.1(授权日2019.12.20)一种兼顾1553B双总线网络性能监测的故障检测及切换方法,在飞行器起飞前测试阶段,A、B双总线网络上均进行一部分1553B总线数据通讯,可以监测1553B双总线的各个通道及节点的性能,发明针对总线网络上的不同节点设置了不同的故障检测及故障情况下的总线切换方法,在飞行器系统飞行过程中总线节点出现故障的情况,实时进行故障切换。但该发明仅对BC→RT和RT→BC两种类型的消息的总线切换方法进行了设计,无法处理更复杂的RT→RT类型的消息;且在飞行过程中,缺少对各节点AB通道信息的实时维护。
3、发明专利201711110828.2(申请日2017.11.10)一种1553B总线错误消息重试管理方法,创造设计了一种1553B总线错误消息重试管理方法,通过上下网查询策略记录BC与各RT之间的通道状态,并将1553B总线消息分为两类分别处理,对于BC和RT之间的消息传输及RT与RT之间的消息传输,采用不同的错误重试管理策略,在实现消息错误重试功能的同时,避免了错误消息在两个通道的多次切换,降低了总线负载,提升了消息传输效率、可靠性以及消息接收的实时性。但该发明对RT→RT类型消息处理策略效率较低,且对于两个RT分别在不同通道断开的情况,该方法进行多次通道切换尝试后依然无法传输。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针对现有总线通道选择和切换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1553B总线消息通道切换控制方法。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1553B总线消息通道切换控制方法,该方法中,总线控制器BC在每个总线调度大周期的寂静期对总线内所有RT的两条通道,即A、B通道的通断情况分别标记,然后根据标记信息进行消息的通道选择,对于非RT→RT类型的消息根据单终端AB通道通断情况直接进行通道选择和切换,对于RT→RT类型消息综合两个RT通道通断情况实施具体的消息组织调度方法,其中,大周期为所有消息均至少被调度过一次的时间。
优选地,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津航计算技术研究所,未经天津津航计算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411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