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顶端固定水钻装置及其应用方法和开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28457.4 | 申请日: | 2020-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0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许洪左;吴郁华;王通;曾亮;易天宇;欧阳继平;毕海军;姜芳;刘昕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市政工程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0 | 分类号: | E21D9/10;E21B7/18;E21B2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付茵茵 |
地址: | 51006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顶端 固定 水钻 装置 及其 应用 方法 开挖 系统 | ||
1.一种顶端固定水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结构、支撑结构、承接结构;支撑结构为伸缩式结构,横跨工作井,支撑结构的数量为至少两组;水钻的顶端安装在承接结构上,承接结构横跨各支撑结构,并与各支撑结构平面位置可调式连接,嵌入工作井内壁的定位结构安装在支撑结构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端固定水钻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支撑结构均包括一根第一支撑杆、两个连接丝扣、两根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两端均通过连接丝扣与第二支撑杆可伸缩式连接,两个连接丝扣的螺纹旋向相反。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端固定水钻装置,其特征在于:承接结构为一方木,通过钢绞线与支撑结构可拆式连接,并通过钢绞线的拆装调节方木的位置;方木设于支撑结构的下方。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端固定水钻装置,其特征在于:
定位结构分为井内定位部和井口定位部;
井内定位部安装在支撑结构上,组成用于较深工作井的内部固定装置,支撑结构位于工作井内横跨工作井;
井口定位部安装在支撑结构上,组成用于较浅工作井的外部固定装置,支撑结构位于工作井的顶部横跨工作井。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顶端固定水钻装置,其特征在于:
井口定位部包括连接杆和卡接头,卡接头安装在连接杆的下端,连接杆的上端固定在支撑结构上;每组支撑结构均装有两个井口定位部;
井内定位部包括锥形头,每组支撑结构的两端均安装有锥形头。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顶端固定水钻装置,其特征在于:
内部固定装置和外部固定装置分别具有独立的支撑结构,从而内部固定装置和外部固定装置相互独立;
或内部固定装置和外部固定装置共用支撑结构,组成既用于内部固定装置又用于外部固定装置的一体式结构。
7.一种顶端固定水钻装置的应用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顶端固定水钻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岩石地质的顶管工作井开挖,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布置取芯点;
步骤二,采用顶端固定水钻装置对水钻进行固定就位;
步骤三:操作水钻进行钻取开挖,直至所有取芯点被钻取完毕;
步骤四:对钻取完毕后得到的整体岩层进行分割处理;
步骤五:出渣。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任一种顶端固定水钻装置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预先在顶管工作井内壁钻取固定孔,采用2个外部固定装置或内部固定装置,将支撑结构伸缩至定位结构卡入固定孔中,完成装置的固定,然后将承接结构安装在支撑结构的下方,通过钢绞线与支撑结构连接,从而承接结构抵住水钻的顶端;当工作井的深度不超过2m时,采用外部固定装置,当工作井的深度超过2m时,采用内部固定装置;
步骤三中,对一取芯点钻取完毕后,松开钢绞线,根据下一取芯点位置调整水钻及方木的位置,再次用钢绞线将方木固定,然后操作水钻进行钻取,直至所有取芯点被钻取完毕。
9.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任一种顶端固定水钻装置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具体操作为,进行测量放线,确定工作井开挖中心点,确定工作井开挖半径,以工作井中心点为基点画圆,布置取芯点时,根据已画出的顶管工作井范围,将取芯点的内外边际线表示出来;
步骤四中,具体操作为,先对剩下的整体岩层进行水钻钻取分割,然后采用手电钻在剩余岩芯上钻孔,再用二锤捶击钢楔或风镐分裂中部岩体,直至岩石沿铅锤面被拉裂并从底部发生剪切破裂,然后取出分裂的岩块;
步骤五中,具体操作为,将取出的岩块装载至料斗中,采用电动卷扬机出渣。
10.一种顶端固定水钻的开挖系统,采用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顶端固定水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钻、电动葫芦、门架,水钻的顶端通过顶端固定水钻装置固定在工作井内,电动葫芦通过门架设于工作井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市政工程机械施工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市政工程机械施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2845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玻璃及光学元件
- 下一篇:版辊表面缺陷检测装备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