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稳定型高导热硅凝胶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24777.2 | 申请日: | 2020-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3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林;左斌文;贺风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宝力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83/07 | 分类号: | C08L83/07;C08L83/05;C08L83/04;C08L77/00;C08K13/06;C08K9/00;C08K9/02;C08K3/34;C08K9/06;C08K7/18;C08K3/38;C08K3/22;C08K5/349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诸炳彬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燕罗街道燕川社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定 导热 凝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稳定型高导热硅凝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包括以下步骤:S1:将95‑105份二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0.001‑0.002份铂催化剂混合均匀,得到A胶;将75‑85份二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6.2‑8.2份交联剂、3.0‑4.2份扩链剂、0.0001‑0.0003份乙炔基环己醇混合均匀,得到B胶;S2:将3‑9份聚酰胺蜡粉、4‑8份蒙脱土、1.0‑1.4份藻酸丙二醇酯、0.8‑1.6份羟甲基纤维素、2210‑2470份导热粉体、50‑70份阻燃剂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料;S3:先将A胶和B胶混合搅拌均匀后再与混合料混合搅拌均匀,在真空环境下脱泡5‑10min,得到硅凝胶,其中A胶和B胶的重量比为1:(0.5‑1.5),本申请制得的硅凝胶具有较高的触流变性能和导热能力、出油率低、存放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存放时间较长,且阻燃级别达到V‑0级别。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导热界面材料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稳定型高导热硅凝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导热界面材料是一类用于涂覆在散热器件与发热器件之间,降低二者之间接触热阻的材料的总称。由于任何表面都具有一定粗糙度,当两个表面接触在一起时,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空隙夹杂其中,而空气的导热系数非常小,因此会造成比较大的接触热阻。使用热界面材料可以填充这个空隙,从而降低界面间的接触热阻,提高散热性能。
常见的热界面材料有导热硅胶垫片、导热硅脂和导热硅凝胶等。导热硅胶垫片具有良好的可压缩性,易于操作,但其界面润湿性不好,对复杂形状的界面的填充性较差。导热硅脂是一种膏状物,形状适应性良好,但其在高温下容易流淌,长期使用会变干导致导热效果下降。导热硅凝胶固化前为可流动的膏状,可以有效填充高低不平的界面,同时固化后为固体硅橡胶,不会发生流淌,因此兼具导热硅胶垫片和导热硅脂的优点,可有效避免二者的缺陷。
为了使导热硅凝胶具有较高的导热能力,通常会向导热硅凝胶中加入较多的导热填料,导热硅凝胶的基体有机物多为硅油,而导热填料多为粉体,较多的粉体易于与硅油发生分离,形成沉降,存放时较为不稳定,使得导热硅凝胶的存放时间较短。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型高导热硅凝胶的制备方法,使制备的硅凝胶存放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同时具有较高的导热能力。
本申请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稳定型高导热硅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95-105份二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0.001-0.002份铂催化剂混合均匀,得到A胶;将75-85份二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6.2-8.2份交联剂、3.0-4.2份扩链剂、0.0001-0.0003份乙炔基环己醇混合均匀,得到B胶;
S2:将3-9份聚酰胺蜡粉、4-8份蒙脱土、1.0-1.4份藻酸丙二醇酯、0.8-1.6份羟甲基纤维素、2210-2470份导热粉体、50-70份阻燃剂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料;
S3:先将A胶和B胶混合搅拌均匀后再与混合料混合搅拌均匀,在真空环境下脱泡5-10min,得到硅凝胶,其中A胶和B胶的重量比为1:(0.5-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采用粘度为500-510mPa·s的二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作为硅凝胶基本聚合物,与铂催化剂混合制成A胶,本申请铂催化剂采用二乙烯四甲基二硅氧烷铂络合物;采用粘度为1000-1100mPa·s的二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作为硅凝胶基本聚合物与交联剂、扩链剂和乙炔基环己醇混合制成B胶,再将A胶和B胶按照此比例范围混合得到含铂的双组份硅凝胶,含铂的双组份硅凝胶具有较好的流动性,较为柔软,能够充分填充发热件和散热件之间的空隙,提高硅凝胶的导热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宝力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宝力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247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