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夫红茶动态做形发酵工艺及加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23257.X | 申请日: | 2020-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0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 发明(设计)人: | 蔡红兵;席阳红;杨朝林;彭章;颜麟沣;熊江;李力;文秀;周优良;周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F3/08 | 分类号: | A23F3/08;A23F3/12 | 
| 代理公司: | 成都元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4 | 代理人: | 严晓玲 | 
| 地址: | 644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夫 红茶 动态 发酵 工艺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中公开了一种工夫红茶动态做形发酵工艺,将萎凋后的茶叶投入揉桶内进行动态做形发酵,温度28‑30℃,相对湿度为70‑8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工夫红茶加工方法。本发明在工夫红茶的加工中提出了动态做形发酵工艺,将揉捻做形和发酵两个工序合二为一,通过长时间动态变速揉捻既完成了做形又完成了发酵,同时在长时间动态发酵过程中形成了大量芳香物质,使加工成的工夫红茶外形条索紧细,毫峰显露,色泽乌黑油润,香气花果香浓郁,滋味浓醇甘爽,汤色红亮,叶底红匀明亮,显著提升了工夫红茶的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夫红茶动态做形发酵工艺及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在当今世界茶叶消费中,红茶占70%左右,而工夫红茶为我国所独有,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统领地位。同时,茶叶也是我国出口创汇及茶农增收脱贫的骨干支柱产业。我国生产的工夫红茶长期以来一直以出口为主,国内消费极少,随着以工夫红茶“金骏眉”为代表的特种工夫红茶的异军崛起,一方面极大的带领工夫红茶国内消费,工夫红茶国内销量过去不到0.5%,到2019年工夫红茶全国产量30.72万吨,增长17.29%,是六大茶类中产量增长最快的茶之一。另一方面,工夫红茶生产加工多年来一直沿用传统工艺,创新不足,随着生产成本上升,出口受阻,内销也受制约,茶农、茶企效益低下,生产和销售积极性不高,严重制约了工夫红茶产业的发展。如何通过创新,提高工夫红茶品质,增加茶农、茶企、茶商效益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提升工夫红茶竞争力最为迫切的任务。
茶叶品质主要是香气和滋味,现有技术的工夫红茶香型比较单一,主要是焦糖香,其滋味丰富度也明显不足,整体品质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工夫红茶香型比较单一,滋味丰富度也明显不足,整体品质不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工夫红茶动态做形发酵工艺及加工方法,本发明加工出的工夫红茶花果香浓郁,滋味浓醇甘爽,汤色红亮,叶底红匀明亮,全面提升了工夫红茶的品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工夫红茶动态做形发酵工艺,将萎凋后的茶叶投入揉桶内进行动态做形发酵,温度28-30℃,相对湿度为70-85%,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S1、揉桶转速10r/min,揉捻43-47min;
S2、揉桶转速115r/min,揉捻43-47min;
S3、揉桶转速120r/min,揉捻38-42min;
S4、揉桶转速125r/min,揉捻38-42min;
S5、揉桶转速128r/min,空揉8-12min,加中压揉捻13-17min,减压揉捻8-12min,空揉15min;
一种工夫红茶加工方法,包括上述工夫红茶动态做形发酵工艺。
优选地,所述茶叶在动态做形发酵工艺前进行萎凋,萎凋12-13小时,摊叶厚度8-12cm,萎凋后茶叶含水量为64-66%。
优选地,所述茶叶在动态做形发酵工艺后依次进行解块、毛火烘干和足火烘干工序。
优选地,所述茶叶毛火烘干工序为:温度115-125℃,烘干8-12min,然后冷却摊凉至少30min。
进一步优选,所述茶叶足火烘干工序为:温度85-95℃,烘干16-20min,然后冷却摊凉至少30min。
在萎凋的基础上,鲜叶中萜烯类芳香物质以糖苷形式存在于萎凋叶中,然后对萎凋叶进行动态做形发酵。动态做形发酵空间较密闭,湿度比较稳定,茶叶失水不至过快,有利于动态做形发酵过程水份控制;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而且相对稳定,有利于动态做形发酵过程中芳香物质转化和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232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