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碾压机的线束改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22806.1 | 申请日: | 2020-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96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龙;邱伟;骆晓锋;张显羽;崔博;游秋森;方国富;叶永进;王佳俊;黄盛聪;马骁;华伟琪;林观辉;张耕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福建厦门抽水蓄能有限公司;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E01C19/2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张迪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碾压 改装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碾压机的线束改装方法,智能碾压机含工控机、感知模块、控制模块、传输模块。机载高性能工控机设置于集成机箱内;精准感知模块包括GNSS设备、加速度传感器、惯性传感器、激光雷达以及工业相机并分别通过GNSS设备线束、加速度传感器线束、惯性传感器线束、激光雷达线束以及工业相机线束连接机载高性能工控机;运动控制模块包括电子液压转向控制装置及电控行走控制装置;电子液压转向控制装置及电控行走控制装置分别通过电子液压转向控制装置线束及电控行走控制装置线束连接机载高性能工控机;数据无线传输模块通过数据无线传输模块线束连接机载高性能工控机。应用本技术方案可保证设备通信的稳定性以及线束的耐久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智能碾压机的线束改装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水利水电工程碾压施工作业多采用人工驾驶碾压机,容易出现错距不规范、碾压机超速、机械利用率不高等无法避免的缺陷,且面对复杂多变的施工环境人工驾驶错碾、漏碾现象严重。将传统人工碾压机改装为智能碾压机后,采用智能驾驶技术将驾驶员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减小了人为因素对大坝施工质量、进度、安全的影响,避免错碾、漏碾现象,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
但目前智能碾压机的研究刚开始起步,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工业级智能驾驶碾压机改装技术。作为智能碾压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线束系统将机载高性能工控机及集成机箱和精准感知模块、运动控制模块等各模块连接起来,发挥智能碾压机各系统信号的实时传输功能,然而在其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因弯曲造成应力集中甚至断裂失效现象,可靠性及稳定性不高,且抗振、防尘、防水、防潮等效果差,严重影响智能碾压机的安全运行。
同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施工条件复杂多变,施工作业时间长、施工作业强度大、碾压机高强度振动等严重影响线束系统传输信号的稳定性,碾压机的维修、碰撞及剐蹭等因素也会不可避免的损坏智能碾压机线束系统;另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大风、大雨、大雪、高温、潮湿、灰尘等恶劣自然环境,也容易对线束系统造成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碾压机的线束改装方法,保证设备通信的稳定性以及线束的耐久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碾压机的线束改装方法,包括机载高性能工控机、精准感知模块、运动控制模块、数据无线传输模块以及集成机箱;所述机载高性能工控机设置于所述集成机箱内;
所述精准感知模块包括GNSS设备、加速度传感器、惯性传感器、激光雷达以及工业相机;所述GNSS设备、加速度传感器、惯性传感器、激光雷达以及工业相机分别通过GNSS设备线束、加速度传感器线束、惯性传感器线束、激光雷达线束以及工业相机线束连接所述机载高性能工控机;
所述运动控制模块包括电子液压转向控制装置以及电控行走控制装置;所述电子液压转向控制装置以及电控行走控制装置分别通过电子液压转向控制装置线束以及电控行走控制装置线束连接所述机载高性能工控机;
所述数据无线传输模块通过数据无线传输模块线束连接所述机载高性能工控机。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集成机箱设置于所述智能碾压机驾驶室内部;所述智能碾压机还设置有前钢轮以及套接所述前钢轮的前钢轮外壳;所述前钢轮的中部设置有轮轴。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GNSS设备包括第一圆盘天线、第二圆盘天线、差分天线以及GNSS接收机;所述第一圆盘天线设置于所述前钢轮外壳的顶部中间位置,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轮轴的一端;所述第一圆盘天线通过第一圆盘天线线束连接GNSS接收机,GNSS接收机连接所述机载高性能工控机;所述第一圆盘天线线束置于高压油管内;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线束设置于尼龙阻燃波纹管中之后并入所述高压油管后与所述智能碾压机的自身高压油管并置到一起后由智能碾压机的驾驶室底部通孔进入所述智能碾压机的集成机箱与所述机载高性能工控机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福建厦门抽水蓄能有限公司;天津大学,未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福建厦门抽水蓄能有限公司;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228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