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养护胃肠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11992.9 | 申请日: | 202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15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宋永民;冯晓毅;姜秀敏;宫衍革;甄文博;刘栋;赵嘉越;郭学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33/10 | 分类号: | A23L33/10;A23L33/135;A23L33/175;A21D2/14;A21D2/18;A21D2/24;A21D2/34;A21D2/38;A61K35/741;A61K9/19;A61K47/36;A61P1/00;A61K31/197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和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6 | 代理人: | 冷文燕;项荣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养护 胃肠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养护胃肠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活性成分:包括γ‑氨基丁酸及益生菌;包裹所述活性成分的透明质酸或其衍生物。本发明解决了益生菌等功能性分子在高温制备过程中活性损失等问题,本发明产品中小分子量透明质酸可作为功效成分,同时中高分子质量透明质酸形成缓释体系对功效成分γ‑氨基丁酸和益生菌达到活性保护及缓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品、食品或保健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养护胃肠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透明质酸用于食品的研究最早出现于日本,透明质酸由透明质酸合成酶在质膜上组装,延伸成多糖进而分泌到胞外空间,其生理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分子质量大小,小分子量透明质酸5千-50万(道尔顿)进入胃部可被胃酸分解,中分子量透明质酸60万-200万(道尔顿)足够强大通过胃部,到达肠道被吸收,高分子量透明质酸200万(道尔顿)以上分子量高,不易被肠道吸收。2009年日本健康营养食品协会制定了HA的食品行业标准,重复肯定了HA的食用安全性。
γ-氨基丁酸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功能性氨基酸,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抑制性神经传达物质,对机体的多种功能具有调节作用。γ-氨基丁酸在食品中的研究和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应用产品以日本茶饮料Gabaron为代表。日本厚生省、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承认乳酸菌发酵生产的γ-氨基丁酸为天然食品添加剂。2009年,中国卫生部批准此类γ-氨基丁酸为新资源食品。
益生菌是人体肠道内重要的有益菌,其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益生菌想要发挥益生功能,其到达肠道并发挥作用的活菌数必须达到一定数量。益生菌进入人体后,受胃肠pH环境以及体内蛋白酶影响,很难达到益生菌起效阈值,同时在益生菌食品生产、加工等过程中的高温环境也会降低益生菌活性,寻找一种保护益生菌活性的食品体系至关重要。
随着健康观念的普及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营养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提升,功能性食品领域的科技创新不断涌现。传统糕点是一种以谷类、豆类、薯类、油脂、糖、蛋等的一种或几种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原料,经调制、成型、熟制等工序制成的食品,传统工艺制备的糕点高油高糖对肠胃有较大负面影响,且存放过程中水分易变化,极大影响口感,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大幅提升,赋予传统糕点更多的功能性,将具有更大需求市场,未来可期。
申请号为201911266540.3的发明中提到了一种百香果玫瑰沙棘糕点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由以下步骤制成:A.制备沙棘液;B.提取百香果风味物质;C.制备玫瑰夹心;D.制备面糊;E.制备糕点。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百香果玫瑰沙棘糕点的制备方法。申请号为201810044620.3的发明中提到了一种可预防骨质疏松和高血压的糕点及其制备方法,采用非蛋白氨基酸、原花青素、菌类蔬菜、柑橘、茶粉、面粉、鸡蛋、蜂蜜和植物油制备糕点,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处理;S2搅拌;S3混合;S4原料添加;S5烘焙。
以上现有技术中均未涉及透明质酸的利用。透明质酸(HA)作为一种人体内源物质,是D-葡糖醛酸和N-乙酰氨基葡糖双糖单位交替连接而成的直链高分子酸性粘多糖,虽在食品领域应用广泛,至今未在糕点中实现其价值。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养护胃肠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含该组合物的糕点。具体地,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养护胃肠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
活性成分:包括γ-氨基丁酸及益生菌;
包裹所述活性成分的透明质酸或其衍生物。
可选地,以重量计,所述γ-氨基丁酸为1~3份,所述益生菌为2~5份。所述透明质酸或其衍生物为1~7份,优选为2~6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119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