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组件、车载OBU组件、车辆及电子费用收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911062.3 | 申请日: | 2020-09-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580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 发明(设计)人: | 唐根初;冯春楠;吴忠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精卓光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J1/00 | 分类号: | B60J1/00;B60R11/02;G07B15/06;G06K17/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德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81 | 代理人: | 万振雄;罗蔓 |
| 地址: | 231323 安徽省六***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组件 车载 obu 车辆 电子 费用 收集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智能交通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玻璃组件、车载OBU组件、车辆及电子费用收集系统。其中,玻璃组件用于制作车辆的挡风玻璃,所述玻璃组件包括:玻璃主体;以及波束处理层,所述波束处理层设置于所述玻璃主体,且所述波束处理层上具有多个用于将波束收窄的波束收窄部。由于本发明中的玻璃组件设置有波束处理层,且该波束处理层上设置有波束收窄部,车辆安装ETC时,只需要将车载OBU安装在挡风玻璃的内侧。车载OBU的天线发射的波束可以穿过波束处理层,在波束处理层内的波束收窄部的作用下,能够将车载OBU的天线发射波束变窄,提高波束的一致性,降低邻道干扰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交通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玻璃组件、车载OBU组件、车辆及电子费用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ETC(Eleetronic Toll Colleetion)电子费用收集系统,是针对智能交通系统中不停车自动收费的应用场景,通过将射频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以及传感技术进行融合,实现交通领域自动收费的功能。
目前,ETC已成为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应用。在目前的ETC车道系统中,传统天线很容易产生跟车和邻道干扰。典型的情况包括:相邻两个ETC车道之间的电子标签(OBU,即On board Unit)与路侧天线(RSU,即Road Side Unit))相互影响,RSU与非本车道上的OBU进行通讯并完成交易,引起邻道干扰;或者由于ETC天线设备覆盖范围大等原因引起跟车干扰;或者由于车载OBU的天线波束比较宽,一致性不好引起临道干扰。可见,在现有智能交通系统中,容易出现车道前车没有扣费而后车扣费,临道ETC设备读取到本车道OBU造成ETC错误扣费情况,进而容易引发收费纠纷,对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玻璃组件、车载OBU组件、车辆及电子费用收集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智能交通系统中容易出现跟车和邻道干扰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玻璃组件,所述玻璃组件用于制作车辆的挡风玻璃,所述玻璃组件包括:
玻璃主体;以及
波束处理层,所述波束处理层设置于所述玻璃主体,且所述波束处理层上具有多个用于将波束收窄的波束收窄部。
由于本发明中的玻璃组件设置有波束处理层,且该波束处理层上设置有多个波束收窄部,如果车辆需要安装ETC,则只需要将车载OBU安装在挡风玻璃的内侧,即挡风玻璃靠近驾驶室的一侧即可。使用过程中,车载OBU的天线发射的波束可以穿过波束处理层,在波束处理层内的波束收窄部的作用下,能够将车载OBU的天线发射波束变窄,提高波束的一致性,降低邻道干扰的可能性,进而可以避免因为邻道干扰引起的收费纠纷等问题。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波束处理层具有多个阵列设置的嵌套结构,所述嵌套结构包括内圆、中间环以及外环,所述波束收窄部为设置于所述内圆和所述外环处的微型导电网,通过该微型导电网的作用,能够改变波束的电磁透射的效果,提高波束的一致性,降低邻道干扰的可能性,进而可以避免因为邻道干扰引起的收费纠纷等问题。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微型导电网上具有连续连接的多个第一微型网格,所述第一微型网格包括多边形网格、圆形网格、椭圆形网格中的一种或多种,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波束处理层具有天线导体部和非天线导体部,所述天线导体部形成于所述内圆和所述外环处,所述非天线导体部形成于所述波束处理层除所述内圆和所述外环以外的部位处,所述非天线导体部设置有微型非导电网。这样能够保证ETC中屏幕上方的光学效应。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微型非导电网上具有断开连接的多个第二微型网格,所述第二微型网格包括多边形网格、圆形网格、椭圆形网格中的一种或多种,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精卓光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精卓光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110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