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暗挖车站内双层正交框架涵的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909896.0 | 申请日: | 2020-09-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51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 发明(设计)人: | 刘臻武;肖承倚;蒋思;罗都颢;段仕军;王斌;唐新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五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E21D9/00;E21D11/00;E21D11/10;E21D11/15;E21D20/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骏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25 | 代理人: | 程毅 |
| 地址: | 512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车站 双层 正交 框架 施工 方法 | ||
1.地下暗挖车站内双层正交框架涵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正交框架涵包括上层框架涵和下层框架涵;上层框架涵形成横向设置的上层涵洞;下层框架涵形成纵向设置的下层框架涵左洞、下层框架涵右洞和下层框架涵中洞;下层框架涵的底部为仰拱结构;双层正交框架涵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上层涵洞结构施工;
S2:下层框架涵的左右洞结构施工;
S3:下层框架涵的中洞结构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暗挖车站内双层正交框架涵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S11:上层涵洞开挖及支护施工;
S12:上层涵洞结构混凝土施工;
所述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S21:下层框架涵左右洞错开开挖及支护施工;
S22:下层框架涵左右洞错开进行底部仰拱衬砌施工;
S23:下层框架涵左右洞进行中墙施工;
S24:下层框架涵左右洞进行边墙施工;
所述步骤S3包括以下步骤:
S31:下层框架涵中洞开挖施工;
S32:下层框架涵中洞的底部仰拱衬砌施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暗挖车站内双层正交框架涵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1包括以下步骤:
S111:施作上层涵洞顶部超前支护;
S112:采取爆破方式开挖上层涵洞,同时每循环进尺一次及时做好初期支护,即初喷5cm厚混凝土,架设格栅钢架,按照设计厚度要求喷射第二次混凝土,覆盖格栅钢架,并标记普通锚杆、预应力锚杆、预应力锚索位置;
S113:施作上层涵洞的药卷锚杆;
S114:上层涵洞开挖完成后,施作预应力锚杆、预应力锚索,并张拉至设计拉力,监测张拉应力稳定后进行注浆锁定;
S115:施作上层涵洞拱部第三次喷射带钢筋网的混凝土,复喷至设计厚度,并覆盖预应力锚杆端头、预应力锚索端头锚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暗挖车站内双层正交框架涵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2包括以下步骤:
S121:在上层涵洞的侧墙上固定好边模,绑扎上层涵洞的底板钢筋和矮边墙钢筋,并预留与中墙连接钢筋,灌筑底板、矮边墙混凝土;
S122:铺设上层涵洞的拱墙防水层并埋设排水管,绑扎拱墙钢筋,灌筑拱墙混凝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暗挖车站内双层正交框架涵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1包括以下步骤:
S211:在上层涵洞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成后,左右错开开挖下层框架涵左洞和右洞;靠中墙侧开挖边界比中墙宽1m,方便中墙混凝土施工时模板支立;
S212:施作下层框架涵左洞和右洞的周边的初期支护,即初喷5cm厚混凝土,架设钢架,施作锁脚锚管;
S213:下层框架涵左洞和右洞按照设计厚度要求喷射第二次混凝土,覆盖格栅钢架,并标记普通锚杆、预应力锚杆、预应力锚索位置;
S214:施作下层框架涵左洞和右洞的普通锚杆、预应力锚杆、预应力锚索,并张拉至设计拉力,监测张拉应力稳定后进行注浆锁定;
S215:施作下层框架涵左洞和右洞的第三次喷射混凝土,复喷至设计厚度,覆盖预应力锚杆端头、预应力锚索端头锚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暗挖车站内双层正交框架涵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2包括以下步骤:
待下层框架涵左洞和右洞开挖支护全部施工完成后,铺设下层框架涵左洞和右洞下方的矮边墙防水层并埋设排水管,绑扎下层框架涵左洞和右洞的仰拱钢筋和矮边墙钢筋,并预留与拱墙连接钢筋,灌筑下层框架涵左洞和右洞的仰拱、矮边墙衬砌及仰拱填充混凝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下暗挖车站内双层正交框架涵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3包括以下步骤:
S231:清理出上层涵洞的预留钢筋,支设中墙的侧模板,进行中墙钢筋绑扎,做好与上层涵洞的预留钢筋的连接;
S232:支好中墙靠下层框架涵左洞和右洞的侧模,进行该部分结构混凝土浇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五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五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0989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浅埋软弱围岩陡坡隧道仰挖的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整体移动的展示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