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斜交港口胎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07790.7 | 申请日: | 202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3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褚红星;闫晨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23/19 | 分类号: | B60C23/19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于晶晶 |
地址: | 266045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港口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斜交港口胎,包括胎体以及设置在胎体内部的帘布层,所述胎体包括胎冠、胎肩、胎侧和胎圈,所述帘布层交叉排列设置有多层,所述胎侧外表面到帘布层的中间层之间设有散热孔。轮胎的胎肩及胎圈区域是轮胎使用过程中的产热高发区,通过在轮胎的胎肩及胎圈区域钻孔至胎体帘线内部,从而使积攒在帘布层内部的热量在使用过程中沿所钻孔散发出来,避免帘布层的热脱层现象,通过改善后,在原有生产工艺不变的前提下,轮胎的使用寿命及其耐久小时数均有大幅度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轮胎设计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斜交港口胎。
背景技术
轮胎包括胎体,胎体上又根据位置分为胎冠、胎肩、胎侧和胎圈,传统斜交港口轮胎因为安装使用的需要,通常在胎肩和胎圈区域帘布层层数设置较多,使得胎肩和胎圈区域帘布层厚度较厚,在使用过程中帘布层内热量集中而且难以散发出去,随着温度提高,帘布层强度急剧降低,最后断裂出现热脱层,从而造成轮胎的早期损坏,影响轮胎的安全性能。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斜交港口胎。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斜交港口胎,包括胎体以及设置在胎体内部的帘布层,所述胎体包括胎冠、胎肩、胎侧和胎圈,所述帘布层交叉排列设置有多层,所述胎侧外表面到帘布层的中间层之间设有散热孔。
进一步的,所述胎体上设有轮辋装配线,所述轮辋装配线沿胎圈外周设置为环形。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孔包括胎肩散热孔和胎圈散热孔,所述胎肩散热孔设置于胎肩区域,所述胎圈散热孔设置于靠近所述轮辋装配线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胎肩散热孔最深点的位置为:将胎冠外表面和胎肩外表面的交点向帘布层内表面作垂线得到线L,线L在帘布层上的厚度为线M,取线M的中点A为胎肩散热孔的最深点。
进一步的,所述胎肩散热孔的钻孔路径为:以A为起点水平延伸至轮胎外轮廓得到交点Q,则Q和A连线即为胎肩散热孔的钻孔路径。
进一步的,Q到轮胎中心轴线的距离为C,所述胎肩散热孔的数量E=[2πC/50]。
进一步的,所述胎圈散热孔最深点的位置为:以轮辋装配线为基准向外周偏移10mm为基准点,由基准点向帘布层内表面作垂线得到线O,线O在帘布层上的厚度为线P,取线P的中点B为胎圈散热孔的最深点。
进一步的,所述胎圈散热孔的钻孔路径为:以B为起点水平延伸至轮胎外轮廓得到交点R,则R和B连线即为胎圈散热孔的钻孔路径。
进一步的,R到轮胎中心轴线的距离为D,所述胎圈散热孔的数量F=[2πD/50]。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孔为用锥形钻头钻出的锥形散热孔。
有益效果:
本申请通过对斜交港口轮胎在胎肩和胎圈附近温度集中的区域进行均匀地钻孔处理,在保证原有轮胎结构及生产工艺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大大提高斜交港口轮胎胎肩和胎圈区域的散热速度,避免热量的集中,从而减少热脱层情况的出现,提高了斜交港口轮胎的使用寿命及安全使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一种斜交港口胎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一种斜交港口胎打孔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077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阻低损提升式旋塞阀
- 下一篇:一种生物质锅炉进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