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评估猪背膘厚的SNP标记及其检测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906550.5 申请日: 2020-09-01
公开(公告)号: CN114107516A 公开(公告)日: 2022-03-01
发明(设计)人: 唐中林;姚一龙;易国强;杨亚岚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Q1/6888 分类号: C12Q1/6888;C12N15/11
代理公司: 北京康思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6 代理人: 潘炜;范国锋
地址: 518000 广***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评估 猪背膘厚 snp 标记 及其 检测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与猪背膘厚显著相关的SNP标记及其检测方法和应用、基于SNP标记开发分子标记的方法、用于检测SNP标记的引物对、低背膘厚种猪选育系统及其应用,所述SNP标记位于ENSSSCG00000004081基因上,其对应于国际猪参考基因组10.2版本参考序列1号染色体第139,495,55处的TC突变。本发明公开的SNP标记,丰富了SNP密度,能够准确、高效地选育出低背膘厚的优良猪品种,为猪背膘厚相关的育种提供了新的分子标记资源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评估猪背膘厚的SNP标记及其检测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畜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中,生猪养殖业是畜牧业中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国计民生。生长育肥阶段是生猪养殖过程中的关键一环,该环节成功与否主要由猪生长性能的优劣决定。猪生长性状主要包括达100kg体重日龄、活体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等。生长性状一般为中高等遗传力的数量性状,使用传统育种方式的遗传进展相对缓慢。

随着一些分子遗传标记的发现,遗传评估可以将这些标记的信息纳入到育种体系,进而缩短世代间隔,提高遗传进展,该过程即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分子标记的类型由最初的生化标记、微卫星标记发展为如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single nucleotidepolymorphisms,SNPs)。高通量SNP检测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快速、准确地寻找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提供了必要的信息,使基因组选择成为可能。QTL数据库(https://www.animalgenome.org/cgi-bin/QTLdb/index)是一个储存已发表的畜禽QTL信息的数据库,目前包含猪、牛、羊和鸡等主要的农业动物。在猪的QTL数据库中,目前已收录了来自281篇文献的6,347条QTL记录,包括了593个不同的性状类型。该数据库将这些性状分成了五大类,分别是外部性状、疾病、肉质、生长和繁殖性状。但是QTL数据库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QTL区间较宽,SNP密度不高等不足。

随着国民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猪肉品质的要求愈来愈高,更加青睐对瘦肉的消费。其中,猪瘦肉率与背膘厚性状存在负相关,背膘厚性状易于活体度量,而瘦肉率不易度量,并且背膘厚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因此其是用于瘦肉猪遗传改良的重要指标。猪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使得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子标记以及商业化高密度芯片技术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已经发现了很多控制猪背膘厚性状的基因,如MC4R、Ob、HSL等,部分基因标记也已经应用到猪育种实践。但是,由于背膘厚是由多基因共同控制的,目前仍缺少功能明确、效应显著且可直接用于育种的与猪背膘厚相关的SNP标记。

因此,迫切需要提供用于评估猪背膘厚的SNP标记,以丰富QTL数据库中的SNP密度,全面深入揭示猪生长性能的分子机制,从而提高猪育种进程和猪产业化利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人进行了锐意研究,提出了与猪背膘厚显著相关的SNP标记及其检测方法和应用、基于SNP标记开发分子标记的方法、用于检测SNP标记的引物对、低背膘厚种猪选育系统及其应用,由此,提供了用于评估猪背膘厚的SNP标记,丰富了SNP密度,能够准确、高效地选育出低背膘厚的优良猪品种,为猪背膘厚相关的育种提供了新的分子标记资源和应用,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具体来说,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以下方面:

本发明提供一种与猪背膘厚相关的SNP标记,其中,所述SNP标记位于ENSSSCG00000004081基因上,

其对应于国际猪参考基因组10.2版本参考序列1号染色体第139,495,55处的TC突变。

其中,所述SNP标记位于核苷酸片段一的第151个核苷酸处,该处的碱基类型的差异导致猪背膘厚度不同,所述核苷酸片段一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其中,所述与猪背膘厚相关的SNP标记位点的等位基因为T和C,包括CC和TC两种基因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065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