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飞行器快速开舱的爆炸切割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97722.7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99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黄勇;周小玄;郝南勇;毕生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G1/64 | 分类号: | B64G1/64;B64G1/22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沉雁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飞行器 快速 爆炸 切割 分离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飞行器快速开舱的爆炸切割分离装置,包括聚能切割索、缓冲防护条、保护罩、基座和挡板。聚能切割索呈环形布置,并沿飞行器壳体的分离面内壁设置,缓冲防护条外壁设有一圈第一凹槽,聚能切割索嵌入飞第一凹槽,保护罩贴合飞行器壳体内壁,保护罩的外壁上开有第二凹槽,缓冲防护条嵌入第二凹槽,保护罩一端向第二凹槽方向开有一个第三凹槽,基座嵌入第三凹槽和飞行器壳体主体部分之间。保护罩另一端向第二凹槽方向开有一个第四凹槽,挡板一端嵌入第四凹槽和飞行器壳体之间,抵住保护罩,另一端位于第四凹槽外并与飞行器壳体的切割分离部分固连。本发明在飞行器开舱时具有切割速度快、切割面大和切割威力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爆炸切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飞行器快速开舱的爆炸切割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带动了一系列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飞行器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飞行器结构通常采用比重小、比强度高、比模量大、加工成形方便、耐高低温以及耐老化和耐腐蚀能力强等特点的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铝合金材料具有飞行器对材料高要求的独特优点,所以铝合金材料在航空航天技术中和军事上得到了有效的应用。
目前铝合金材料成为国内外大力发展的航空航天高性能材料,制造飞行器舱体装备结构件,可以在保证飞行器装备性能的同时,极大降低材料的成本,大大减轻装备的质量。铝合金材料的应用有效解决了飞行器结构一体化和轻质化的要求,但对于常规飞行器而言,其中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快速开舱,实现有效的切割分离。
目前,由于飞行器开舱存在着一些技术难点,爆炸切割分离通常会造成飞行器壳体的损伤和破坏,常常会造成分离面参差不齐、材料分层和撕裂等现象,甚至还会造成其他结构件的损伤。因此,采用结构合理的切割分离装置,是实现飞行器快速开舱技术的关键,也是目前飞行器开舱技术发展的新型方向。
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广泛应用于飞行器快速开舱的切割分离装置。与飞行器形成全面的轻质一体化,解决现有飞行器开舱技术的不足,难以实现切割有效性和时效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飞行器快速开舱的爆炸切割分离装置,有效解决了主体部分和切割分离部分对连接强度与有效分离的设计矛盾,在保证足够连接强度的同时,又能保证切割分离部分与主体部分的有效分离,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用于飞行器快速开舱的爆炸切割分离装置,设置在飞行器壳体内,包括聚能切割索、缓冲防护条、保护罩、基座、挡板、起爆器。飞行器壳体包括主体部分和切割分离部分(飞行器开舱区域),聚能切割索包括两条环向索和两条纵向索,两条环向索和两条纵向索呈四边形状布设在飞行器开舱区域的壳体内壁,搭接部位接缝处设有起爆器,缓冲防护条外壁设有一圈第一凹槽,聚能切割索嵌入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与聚能切割索紧密配合,缓冲防护条的外壁面为向内凹的圆弧状,可以有效吸收爆轰能量。保护罩为拱形,保护罩贴合飞行器壳体内壁,保护罩的外壁上开有第二凹槽,缓冲防护条嵌入第二凹槽,保护罩一端向第二凹槽方向开有一个第三凹槽,基座嵌入第三凹槽和飞行器壳体主体部分之间,并通过第一螺栓固连。保护罩另一端向第二凹槽方向开有一个第四凹槽,挡板一端嵌入第四凹槽和飞行器壳体之间,抵住保护罩,另一端位于第四凹槽外并通过第二螺栓与飞行器壳体的切割分离部分固连。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在于:
(1)本发明装置结构设计简单合理,与飞行器实现了全面的轻质一体化,在保证飞行器舱体切割分离部分和主体部分连接强度的同时,又能达到很好的分离效果,有效解决了分离后结构完整无变形的问题,能够广泛应用于飞行器的快速开舱。
(2)本发明采用聚能切割索对飞行器舱体进行快速切割分离,其开舱区域断裂是由射流侵彻和爆轰崩裂两部分组成,但是不同结构装置切割分离时射流侵彻厚度和爆轰崩裂厚度的占比是不同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77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语素的语言训练方法及控制设备
- 下一篇:一种玫瑰红茶固体饮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