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雄黄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87138.3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66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虎;李辉;余梦真;刘炫均;王胜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3/36 | 分类号: | A61K33/36;A61K47/54;A61K47/64;A61P35/02;B82Y5/00 |
代理公司: | 长沙轩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3235 | 代理人: | 丛诗洋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雄黄 纳米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雄黄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雄黄纳米粒主要包括As4S4、BSA和FA。其制备方法为以As4S4‑乙二胺分子簇溶液为前驱体,利用酸碱反应,使As4S4在BSA的稳定下成核生长,形成纳米粒。该雄黄纳米粒还可进一步进行靶向配体修饰,增加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和治疗指数。本发明的雄黄纳米粒能下调BCR‑ABL蛋白水平,从线粒体途径诱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降低潜在毒副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雄黄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一种起源于骨髓多功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增殖性造血系统疾病,占所有白血病的15-20%。遗传学研究表明,95%以上的CML患者具有费城染色体(ph),其发病机制是由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原癌基因abl和22号染色体上的BCR(断裂丛集区)相互易位而形成t(9;22)(q34;q11),根据BCR基因断裂位点,可形成三种bcr-abl融合蛋白:p210、p230、p190。BCR-ABL融合蛋白是一种异常的受体型酪氨酸激酶(PTK),可显著提高信号传导通路下游的特定底物蛋白分子的磷酸化水平,正常情况下,PTK的活性受到严格的调控,但在CML患者肿瘤细胞内,BCR-ABL融合蛋白与ATP结合后,为一系列底物蛋白提供结合位点,使其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大大提高,进而激活多条信号传导通路,改变核内基因的表达,干扰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引起细胞的恶性转化。因此,以PTK为靶点的抗肿瘤治疗药物,是CML对因治疗的理想选择。
雄黄(As4S4)在CML的治疗中具有缓解率高、生存期长和毒副作用低等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潜能,且可通过降低BCR-ABL融合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其PTK的活性。但As4S4极难溶于水,成药性差,生物利用度低,且毒性较大,限制了其临床实际应用。因此,构建一种高效包载As4S4的肿瘤靶向纳米递送系统,是解决成药性的关键,可为As4S4的新剂型研究提供新思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雄黄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其目的是为了利用雄黄的减毒特性,拟构建一种叶酸修饰的雄黄纳米粒,期望其可通过CML细胞表面的叶酸受体特异性结合,选择性的在肿瘤部位累积促进细胞吞噬,降低雄黄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实现有效的治疗作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雄黄纳米粒,所述雄黄纳米粒分子式为As4S4@BSA-FA NPs,其中,As4S4、FA和BSA分别为雄黄、叶酸和牛血清白蛋白,所述复合药物中As4S4负载于FA修饰的BSA上。
优选地,所述纳米粒中,BSA和As4S4的质量比为2~24:1。
优选地,所述纳米粒的粒径为40~140n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雄黄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FA溶解后加入到BSA溶液中,制备BSA-FA;
步骤2:将As4S4溶于乙二胺中,得到As4S4-乙二胺分子簇溶液,然后加入到步骤1得到的BSA-FA中,制得纳米雄黄复合药物:As4S4@BSA-FA NPs。
优选地,所述步骤1具体过程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71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食品加工用和面揉面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主从设备的对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