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机载航炮地面热校靶的飞机姿态调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81933.1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583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张英杰;余诚刚;刘悦;李洋;古强;赵庆锋;李秉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F5/60 | 分类号: | B64F5/6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彭红艳 |
地址: | 610092***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机载 航炮 地面 热校靶 飞机 姿态 调整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飞机校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机载航炮地面热校靶的飞机姿态调整方法,利用支撑装置替换前起落架支柱,实现机头千斤顶的取消,依靠支撑装置、左右机翼千斤顶的高度差来实现飞机轴线与地面水平线的夹角变化,实现飞机轴线的下倾,使航炮炮口轴线距离地面的高度满足要求。通过本方法,能有效解决千斤顶与飞机接触面的结构强度无法承受航炮射击过程中的载荷和航炮地面热校靶过程中飞机后坐力导致飞机滑脱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机校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机载航炮地面热校靶的飞机姿态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配置航炮的飞机为了检查、调整每架飞机航炮系统的动态特性以及航炮安装系统和供弹系统的工作特性,需在地面进行航炮的热校靶。航炮地面热校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就是飞机姿态的调整,目的一是保证飞机横向水平,目的二是通过调整飞机姿态,使改变机载航炮炮口轴线在靶板上的投影点距离地面的高度。
目前,航炮地面热校靶的飞机姿态调整方法是用1个机头千斤顶和2个机翼千斤顶将飞机顶起,2个机翼千斤顶用来调整飞机的横向水平,通过调节机头千斤顶与机翼千斤顶的高度差来调整航炮炮口轴线在靶板上的投影点距离地面的高度。
上述方法中机头用普通千斤顶支撑的方式,该方式只适用于热校靶时力和力矩(包括飞机本身重量及航炮击发时的附加力)比较小的情况,对飞机本身重量更重且航炮击发时的附加力更大的飞机并不适用。大飞机采用该种方式进行航炮热校靶的地面支撑存在飞机在航炮击发时脱离支撑点的风险,一旦出现脱离,轻则飞机部件损坏,重则航炮发射不受控制,造成人员伤亡。并且上述方法可用于航炮悬挂于机腹下方且航炮轴线相对飞机轴线下倾的机载航炮地面热校靶的飞机姿态调整,此时,通过调节机头千斤顶与机翼千斤顶的高度差,使得飞机轴线上仰,从而调整航炮炮口轴线在靶板上的投影点距离地面的高度满足要求。但是,该方法不适用于航炮位于机背上方且航炮轴线相对飞机轴线上仰的机载航炮地面热校靶的飞机姿态调整,原因如下:
当航炮位于机背上方且航炮轴线相对飞机轴线上仰时,为了使机载航炮炮口轴线在靶板上的投影点距离地面在人为便于操作的高度,受限于机体自身的高度以及航炮的上仰轴线,需要使飞机轴线下倾,如果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姿态调整,一方面机头千斤顶与飞机接触面的结构强度无法承受航炮射击过程中的载荷,另一方面飞机倾角过大,存在航炮地面热校靶过程中飞机后坐力导致飞机滑脱的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机载航炮地面热校靶的飞机姿态调整方法,能有效解决千斤顶与飞机接触面的结构强度无法承受航炮射击过程中的载荷和航炮地面热校靶过程中飞机后坐力导致飞机滑脱的问题,特别适合于航炮位于机背上方且航炮轴线相对飞机轴线上仰的机载航炮地面热校靶的飞机姿态调整。
本发明是通过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应用于机载航炮地面热校靶的飞机姿态调整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 在机头和两个机翼下分别设置千斤顶,利用该千斤顶将飞机顶升;
b. 调整两个机翼下的千斤顶,使飞机横向水平;
c. 拆除飞机前起落架支柱,利用支撑装置替换前起落架支柱,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连接件和用于支撑的支撑件,所述连接件底部设有第一法兰盘,支撑件顶部设有第二法兰盘;将连接件与机体相连;
d. 逐渐降低机头千斤顶的高度,调整连接件与支撑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使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对接并固定;
e. 继续降低机头千斤顶的高度,直至移出机头千斤顶;
f. 将航炮校靶镜插入航炮炮管确认航炮轴向在靶板上的投影点距离地面的高度,根据校靶需求调整机翼千斤顶和支撑件的高度;
g. 机载航炮地面热校靶的飞机姿态调整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19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