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的四馈平面螺旋天线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81833.9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4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亚;文帅;曾凡超;毛永艳;张锣伦;郭丽丽;李仕琦;罗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38;H01Q1/52;H01Q1/50;H01Q1/00;H01Q3/36;H01Q1/42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王品华;黎汉华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球卫星 导航系统 中的 平面 螺旋 天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的四馈平面螺旋天线,其包括天线罩(1)、辐射单元(2)、介质板(3)、天线腔体(4)和馈电结构(5)。辐射单元采用四臂平面阿基米德螺旋线,且印制在介质板的上表面;天线腔体包括扼流圈(41)和背腔(42),两者上下连接;馈电结构包括工字支撑结构(51)和宽带移相网络(52),该工字支撑结构的下部固定在背腔的上方,上部与介质板连接,且内部设有四条铜线(53);该宽带移相网络置于背腔内部,且设有四个输出端口,分别与工字支撑结构内部的四条铜线对应连接。本发明提高了相位中心稳定度和收发隔离度,减小了交叉极化、降低了圆极化轴比,实现了方向图对称,可用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四馈平面螺旋天线,可用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背景技术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是指在全球范围提供定位、导航、授时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总称,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包含其中。在卫星导航以及卫星通信系统中,圆极化天线由于具有抗多径干扰、高通信容量、抗雨雾干扰的优点被广泛应用。天线的波束特性决定着定位的精确性以及通信的覆盖范围,因此,天线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宽波束以及高低仰角增益特性。另一方面,越来越多满足不同需要的电子设备需集中在同一载体上,不同的天线之间会产生很强的近场耦合,会严重干扰各个收发电台的正常工作。为此需要采用宽带天线以减少天线的数量,降低天线相互间的干扰。但是,由于卫星导航系统中频段的多样性以及极化方式的不同,不可能同时复合在一副天线上,需采用多个宽带天线实现不同的极化与频段的覆盖。这样就会在空间局限的实际情况下,需要用多个宽带天线一起进行工作,由此又造成应用平台上的电磁环境复杂化,对天线乃至其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带来的压力,且增加了天线间的相互干扰。同时在发射与接收天线工作在相同频率下时,由于两者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耦合,使得发射天线与接受天线隔离度较低,同频干扰现象会尤为严重。此外由于天线架设位置的影响,易产生方向图不对称现象,甚至发生凹陷。
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中,对于接收天线来说,需要满足宽频带、宽波束、宽角轴比、高相位中心稳定度、低仰角高增益的辐射特性。而传统的平面螺旋天线,因其天线结构为自补结构,所以输入阻抗大,其需要设计特殊的巴伦馈电结构来解决此问题,这样不仅增加了天线的设计复杂度及难度,而且相位中心极其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的四馈平面螺旋天线,以减小交叉极化和天线架设位置对方向图对称性的影响,降低圆极化轴比,提高收发天线隔离度,增强相位中心的稳定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1、一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的四馈平面螺旋天线,包括天线罩1、辐射单元2、介质板3、天线腔体4和馈电结构5,其特征在于:
所述辐射单元2,采用四臂平面阿基米德螺旋线21,且印制在介质板的3的上表面,每个单臂的末端加载有电阻22,并通过金属化过孔23,焊接在介质板3的下表面;
所述天线腔体4,包括扼流圈41和背腔42,该扼流圈41设为高度不同的N层,其与背腔42相连接,且位于与辐射单元2的同侧,10≥N≥3;
所述馈电结构5,包括“工”字支撑结构51和宽带移相网络52,该“工”字支撑结构51的下部固定在背腔42的上方,上部与介质板3连接,且内部设有四条铜线53;
该宽带移相网络52置于背腔42的内部,其由功分移相器521和网络介质板522构成,功分移相器521印制在网络介质板522的下表面,且设有0°、90°180°、270°四个输出端口,这四个输出端口分别与“工”字支撑结构51内部的四条铜线53对应连接。
进一步,所述“工”字支撑结构51由支撑柱511、介质块512和金属耦合盘513构成,该金属耦合盘513固定在支撑柱511上方,介质块512放置于金属耦合盘513上,以实现辐射单元与网络的有效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18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MEMS结构
- 下一篇:一种MEMS结构及其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