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含量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豆粕的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78832.9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5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赵琦锴;王景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山恒峰华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10/12 | 分类号: | A23K10/12;A23K10/37;A23K40/10;A23L3/16 |
代理公司: | 成都慕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78 | 代理人: | 谢芳 |
地址: | 614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量 微生物 代谢 产物 发酵 豆粕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含量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豆粕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发酵菌液扩配,培养基为玉米和豆粕;将豆粕、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酶制剂及步骤S1中扩配后的菌液混合发酵,得到发酵物料;将发酵物料转入烘干机内烘干,待发酵物料烘干水分到17%‑20%,进行粉碎打包,即得到发酵豆粕产品。本发明在发酵过程中不添加水,全部用培养好的菌液替代水来发酵,发酵菌种的接种量达到30%‑50%,大量的接种量可完全避免发酵过程中杂菌的产生,并且菌种在扩配时产生的代谢产物可大量带到产品中,增加产品中微生物代谢产物含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酵豆粕制备工艺,具体涉及一种高含量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豆粕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发酵豆粕利用现代生物工程发酵菌种技术与中国传统的固体发酵技术相结合,以优质豆粕为主要原料,接种微生物,通过微生物的发酵最大限度地消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有效地降解大豆蛋白为优质小肽蛋白源,并可产生益生菌、寡肽、谷氨酸、乳酸、维生素、UGF(未知生长因子)等活性物质。具有提高适口性,改善营养物质消化吸收,促进生长、减少腹泻的功效
现有常规发酵豆粕,发酵接种微生物一般为0.2%-0.4%,接种量偏低,发酵过程中感染杂菌的几率增加,常规发酵后经过烘干后水分在12%以下,烘干过程中水分越低烘干时间越长,对微生物代谢产物破坏越大,湿发酵豆粕不经过烘干动物饲喂效果较好,但是湿发酵豆粕储存、运输,在饲料生产混合过程都不方便,没有办法直接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工艺制备出来的发酵豆粕需要烘干至含水量为12%以下才能够长时间保存并与饲料混合后可正常使用,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含量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豆粕的制备工艺,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含量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豆粕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发酵菌液扩配,培养基为玉米和豆粕;
S2、将豆粕、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酶制剂及步骤S1中扩配后的菌液混合发酵,得到发酵物料;
S3、将发酵物料转入烘干机内烘干,待发酵物料烘干水分到17%-20%,进行粉碎打包,即得到发酵豆粕产品。
本发明在发酵过程中不添加水,全部用培养好的菌液替代水来发酵,发酵菌种的接种量达到30%-50%,大量的接种量可完全避免发酵过程中杂菌的产生,并且菌种在扩配时产生的代谢产物可大量带到产品中,增加产品中微生物代谢产物含量。大量的接种可明显缩短发酵时间。发酵后烘干水分控制在17%-20%,水分在17%-20%储存期可达到2.5个月,并且流动性很好,提高产品最终水分,缩短烘干时间,对微生物代谢产物破坏较少,在动物饲喂过程中可显著降低腹泻率;代谢产物含量高,对杂菌抑制作用明显;流动性好,在饲料混合生产使用过程中可正常使用。扩配培养基为玉米和豆粕,成本低廉,扩配后全部接种会产品中,几乎不增加成本。
优选的,步骤S1发酵菌液扩配的具体步骤如下:发酵用乳酸菌种扩配,扩配培养基玉米粉与豆粕粉,加水,按照0.1%接种乳酸菌,密封静置培养24小时,菌液培养温度37℃。
优选的,培养基中玉米粉与豆粕粉的质量比为1:1。
优选的,培养基与水的质量比为:1:20。加水量过多会延长发酵豆粕的烘干时间,加水量过少会影响扩配后的菌液流动性。
优选的,步骤S2的具体步骤如下:豆粕、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酶制剂、扩配的菌液一起混合5分钟,混合均匀后,转入发酵容器内发酵,密闭、静置发酵,发酵48小时得到发酵物料。
优选的,步骤S2中豆粕与扩配后的菌液质量比为: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山恒峰华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乐山恒峰华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88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