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闩锁高密度元胞功率半导体器件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74907.6 | 申请日: | 2020-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3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 发明(设计)人: | 朱袁正;周锦程;王根毅;周永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新洁能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9/06 | 分类号: | H01L29/06;H01L21/8232 |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涂三民 | 
| 地址: | 214131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高浪东路999号***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闩锁 高密度 功率 半导体器件 结构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防闩锁高密度元胞功率半导体器件结构,它包括漏极金属(1)、位于漏极金属(1)上方的第一导电类型衬底(2)及位于第一导电类型衬底(2)上方的第一导电类型外延层(3),在第一导电类型外延层(3)的上表面设置第二导电类型体区(8),在第二导电类型体区(8)的上表面设置互相平行的沟槽(4),所述沟槽(4)穿透第二导电类型体区(8)进入第一导电类型外延层(3)内,在沟槽(4)的侧壁以及底面设有栅氧层(5),在栅氧层(5)内设有栅极导电多晶硅(6),在栅氧层(5)与栅极导电多晶硅(6)的上方设有绝缘介质层(7);
其特征是:在对应于相邻沟槽(4)之间的第二导电类型体区(8)的上表面两侧设有第一导电类型源区(9)并在位于第一导电类型源区(9)之间的第二导电类型体区(8)的上表面设有呈整体状的第二导电类型阱区(10),在绝缘介质层(7)、第一导电类型源区(9)与第二导电类型阱区(10)的上表面设有源极金属(11),源极金属(11)与第一导电类型源区(9)、第二导电类型阱区(10)以及绝缘介质层(7)接触。
2.一种防闩锁高密度元胞功率半导体器件结构,它包括漏极金属(1)、位于漏极金属(1)上方的第一导电类型衬底(2)及位于第一导电类型衬底(2)上方的第一导电类型外延层(3),在第一导电类型外延层(3)的上表面设置第二导电类型体区(8),在第二导电类型体区(8)的上表面设置互相平行的沟槽(4),所述沟槽(4)穿透第二导电类型体区(8)进入第一导电类型外延层(3)内,在沟槽(4)的侧壁以及底面设有栅氧层(5),在栅氧层(5)内设有栅极导电多晶硅(6),在栅氧层(5)与栅极导电多晶硅(6)的上方设有绝缘介质层(7);
其特征是:在对应于相邻沟槽(4)之间的第二导电类型体区(8)的上表面两侧设有第一导电类型源区(9)并在位于第一导电类型源区(9)之间的第二导电类型体区(8)内设有呈间隔块状设置的第二导电类型阱区(10),第二导电类型阱区(10)的侧面与第一导电类型源区(9)的侧面相接,在绝缘介质层(7)、第二导电类型体区(8)、第一导电类型源区(9)与第二导电类型阱区(10)的上方设有源极金属(11),源极金属(11)与绝缘介质层(7)、第二导电类型体区(8)、第一导电类型源区(9)以及第二导电类型阱区(10)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闩锁高密度元胞功率半导体器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导电类型源区(9)的上表面与第二导电类型阱区(10)的上表面平齐,第一导电类型源区(9)的下表面位于栅极导电多晶硅(6)的上表面的下方,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阱区(10)的下表面位于第一导电类型源区(9)的下表面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闩锁高密度元胞功率半导体器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导电类型阱区(10)的杂质掺杂浓度低于第一导电类型源区(9)的杂质掺杂浓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闩锁高密度元胞功率半导体器件结构,其特征是:对于N型功率半导体器件,所述第一导电类型为N型导电,所述第二导电类型为P型导电;对于P型功率半导体器件,所述第一导电类型为P型导电,所述第二导电类型为N型导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闩锁高密度元胞功率半导体器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绝缘介质层(7)的上表面位于第二导电类型体区(8)的上表面下方或与第二导电类型体区(8)的上表面齐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闩锁高密度元胞功率半导体器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栅极导电多晶硅(6)的上表面位于第二导电类型体区(8)的上表面下方0.1微米至1微米处;所述绝缘介质层(7)的上表面位于第二导电类型体区(8)的上表面下方0.1微米至0.95微米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闩锁高密度元胞功率半导体器件结构,其特征是:在位于相邻沟槽(4)之间的第二导电类型体区(8)内的相邻第二导电类型阱区(10)的中心间距为0.1微米至100微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新洁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新洁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490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急诊科心血管介入装置
- 下一篇:一种蠕动泵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