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震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72654.9 | 申请日: | 202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2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朱威冲;荆振洋;邱娟;董文杰;刘欣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广通汽车有限公司;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10 | 分类号: | F16F9/10;F16F9/32;F03G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谭玲玲 |
地址: | 519040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 装置 具有 车辆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震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该减震装置包括:第一滑动部,第一滑动部具有第一滑动腔和与第一滑动腔连通的开口部;第二滑动部,第二滑动部具有第二滑动腔,第二滑动部通过开口部插入第一滑动腔内,以使第一滑动部与第二滑动部相对滑动地设置;从动部件,从动部件相对于第一滑动部可移动地穿设在第一滑动部上,从动部件的一端位于第一滑动腔内;其中,第二滑动部的外壁与第一滑动部的内壁密封连接,第二滑动部上设置有用于连通第二滑动腔和第一滑动腔的连通孔;第一滑动腔和第二滑动腔内用于填充阻尼液,以使从动部件在第一滑动腔内的压力增大时相对于第一滑动部移动。解决了现有的减震器存在能量浪费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能量利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减震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减震器的作用是抵消底盘弹性元件产生的震动,在传统的减震器中通过往复的阻尼力将动能转化为热能进行消耗,故而存在较大的能量浪费。
为了提升小型商用车续航里程,减少能量损失,将减震器消耗的能量二次回收利用是十分必要的。
然而,现有的减震器难以将抵消的能量进行利用,存在能量浪费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减震器存在能量浪费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减震装置,包括:第一滑动部,第一滑动部具有第一滑动腔和与第一滑动腔连通的开口部;第二滑动部,第二滑动部具有第二滑动腔,第二滑动部通过开口部插入第一滑动腔内,以使第一滑动部与第二滑动部相对滑动地设置;从动部件,从动部件相对于第一滑动部可移动地穿设在第一滑动部上,从动部件的一端位于第一滑动腔内;其中,第二滑动部的外壁与第一滑动部的内壁密封连接,第二滑动部上设置有用于连通第二滑动腔和第一滑动腔的连通孔;第一滑动腔和第二滑动腔内用于填充阻尼液,以使从动部件在第一滑动腔内的压力增大时相对于第一滑动部移动。
进一步地,从动部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压动部和杆体部,压动部的外周面凸出于杆体部的外周面;压动部位于第一滑动腔内,杆体部穿设在第一滑动部上。
进一步地,弹性部件的一端与第一滑动部连接,弹性部件的另一端与从动部件连接,以在第一滑动腔内的压力变小时,使从动部件在弹性部件的弹性作用下回位。
进一步地,从动部件为永磁体,减震装置还包括:线圈绕组,永磁体的至少部分位于线圈绕组的腔体内,以在永磁体相对于线圈绕组移动时产生电能。
进一步地,线圈绕组固定在第一滑动部的外壁上。
进一步地,永磁体和线圈绕组均为多个,多个永磁体和多个线圈绕组一一对应地设置;多个线圈绕组环绕第一滑动部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各个永磁体的沿其移动方向的中心线位于同一个平面上。
进一步地,第二滑动部的位于第一滑动腔内的一端具有推动部,以在第二滑动部朝向第一滑动腔的内侧伸入时,通过推动部推动从动部件移动。
进一步地,推动部的外壁面为锥形结构,沿第二滑动部的伸入方向,推动部的垂直于第二滑动部的滑动方向的截面的周长逐渐缩小;连通孔设置在推动部上。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和设置在车体上的减震装置,减震装置为上述的减震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广通汽车有限公司;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广通汽车有限公司;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26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