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型公用建筑工程张弦梁穹顶钢结构屋面吊装的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66482.4 | 申请日: | 2020-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0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成军;成张佳宁;徐晶晶;李伟杰;黄坤坤;葛晓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4G21/14 | 分类号: | E04G21/14;E04G21/12;G01D21/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许洁 |
| 地址: | 226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公用 建筑工程 张弦梁 穹顶 钢结构 屋面 吊装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公用建筑工程张弦梁穹顶钢结构屋面吊装的施工方法,本发明建成的若干张弦梁穹顶屋面具有结构简单,传力明确,施工方便快捷和建筑造型与结构布置能完美结合等优点,在大跨度空间结构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公用建筑工程张弦梁穹顶钢结构屋面吊装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各地正在兴建众多的大跨度建筑,如体育场馆、展览会堂等。这些建筑往往成为当地地标性建筑。大跨度建筑屋面系统经常采用张弦梁体系。张弦梁体系的特点在于引入了预应力高强钢索。钢索索体强度通常可达到1670兆帕。高强材料引入意味着构件截面更小,实现了更为轻盈的建筑效果。对钢索施加预应力,一方面可以为结构提供反拱,有效改善了大跨度结构挠度过大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改善结构的应力分布,降低了结构造价。因此张弦梁穹顶钢结构屋面体系是一种大有可为的新型结构体系。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型公用建筑工程张弦梁穹顶钢结构屋面吊装的施工方法。
技术方案:一种大型公用建筑工程张弦梁穹顶钢结构屋面吊装的施工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1)张弦梁现场组装
单榀张弦梁上弦需在工厂分段加工后送现场组装,张弦梁的组装尽量采用地面搭设组装胎架进行组装,组装依次推进;组装完成后在地面组装胎架上完成张弦梁的第一次张拉;
(2)张弦梁吊装
所有张弦梁吊装采用双机抬吊安装成滑移单元;一般采用双机或三机抬吊到滑移位置,然后安装张弦梁之间的撑杆及檩条,使之形成刚性框架;
(3)张弦梁滑移
在吊装完一个张弦梁滑移单元后,必须及时开始整体滑移,以便组织下一组滑移单元的吊装;采用分段滑移的施工方法,滑道利用混凝土框架梁布置;
(4)张弦梁张拉
预应力张拉分为两次完成,第一次在地面张拉到设计张拉力的30%,保证吊装过程中单榀桁架稳定,第二次对称分批张拉到设计张拉力;针对各工程的结构形式及钢索体系的特点,设计专用张拉工装,液压油泵、标定千斤顶、油管线路、操作程序等均需提前进行实验及检测,实验通过后方可应用于索张拉工程。
作为优化:所述的张弦梁吊装:张弦梁拼装完成并且第一次张拉完毕后利用汽车吊进行抬吊,抬吊后直接放置在混凝土梁顶的滑移轨道上,事先在张弦梁的不同部位设置揽风绳,在张弦梁就位后立即对张弦梁进行固定;
第一榀张弦梁固定好后,进行第二榀张弦梁的吊装、就位和加固,并及时对张弦梁之间的支撑体系进行连接。当两榀张弦梁及中间的支撑体系和檩条等全部连接安装完毕,在检查各个细部环节没有安全隐患后,便可以将此张弦梁单元组向前滑移到设计位置,再进行下一榀张弦梁的吊装就位。
作为优化:所述的张弦梁滑移中,滑道设置:滑道在整个水平牵引中起承重、导向和横向限制滑板水平位移的作用,滑道沿轴线布置,由于基础预埋锚栓高出混凝土柱梁,须先架设钢梁进行找平,考虑滑块与滑槽之间应留有一定距离,避免滑块在滑槽内受阻,在制作滑块时滑块与滑槽之间每边留有25mm间隙;另外滑块与滑槽接触面的部位在加工时磨成圆弧形,借此减小滑块与滑槽间的接触面积来减少滑移摩擦阻力。
作为优化:所述的张弦梁滑移中,张弦梁的滑移:在第一、第二榀张弦梁连成整体后,通过预先设置的两根滑道和两组同步牵引设备,滑移至设计位置就位;再进行第三榀和第四榀张弦梁的吊装,并连接两榀张弦梁之间的支撑体系和檩条,再滑移到设计位置就位,如此循环直至多榀张弦梁拼装成整体,剩余张弦梁可以直接吊装到位,为保证两端滑移同步,可在滑道上作标尺,确保滑移的同步性;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对第一榀、第二榀张弦梁中间的支撑体系进行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学,未经南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664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