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螺旋耦合水下吸声超表面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66060.7 | 申请日: | 2020-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85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 发明(设计)人: | 辛锋先;周鑫栋;段明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10K11/16 | 分类号: | G10K11/16;G10K11/162;G10K11/172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高博 |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螺旋 耦合 水下 吸声 表面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螺旋耦合水下吸声超表面结构,包括层芯,层芯内间隔设置有多个双螺旋耦合单元,每个双螺旋耦合单元的螺旋中心设置有空腔,空腔与螺旋通道间设置有环型隔板,螺旋通道的侧壁上设置有螺旋型的阻尼内衬层,层芯的顶部设置有穿孔上面板,穿孔上面板上对应双螺旋耦合单元的空腔周期性的开有小孔,层芯的底部设置有下面板,穿孔上面板、层芯和下面板连接形成双螺旋耦合水下吸声超表面结构。本发明具有优异的低频吸声性能以及超薄的亚波长结构尺寸。在设计方面具有更多的可调结构参数,可根据实际工况需求进行相应调节,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声学超表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螺旋耦合水下吸声超表面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海洋装备的不断发展,水下声波的有效吸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的水下吸声材料或结构,包括纯聚合物水下吸声材料、微粒填充型水下吸声材料、空腔谐振型水下吸声材料及多孔水下吸声材料等,其体积较大,结构尺寸与声波波长相接近,且低频吸声性能差。近年来兴起的水声吸声超材料,包括局域共振水声吸声超材料和非共振型水声吸声超材料。
相比传统吸声材料,局域共振水声吸声超材料能将吸声频率降低两个数量级,但受到局域共振的固有属性的限制,其低于500Hz的低频吸声性能不足。非共振型水声吸声超材料基于声衰减和声散射原理,有较好的宽频吸声能力,但低频声波吸收能力仍不足。
综合来看,上述结构在水下普遍存在低频吸声性能不佳、结构厚度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双螺旋耦合水下吸声超表面结构,解决传统水下吸声结构在普遍存在低频吸声性能不佳、结构厚度大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螺旋耦合水下吸声超表面结构,包括双螺旋耦合单元,双螺旋耦合单元包括多个,采用焊接或胶接方式设置在穿孔上面板和下面板之间,穿孔上面板上周期性的开有小孔,每个小孔对应一个双螺旋耦合单元,构成一种双螺旋耦合水下吸声超表面结构,通过下面板与水下装备连接。
具体的,双螺旋耦合单元包括层芯,层芯的内部设置有螺旋通道,阻尼内衬层设置在螺旋通道内,层芯的中心处设置有空腔,空腔的一侧与阻尼内衬层的一端连接,空腔与阻尼内衬层之间设置有环型隔板。
进一步的,螺旋通道宽度为5~15mm,高度为10~25mm。
更进一步的,螺旋通道的形状包括方形螺旋,圆弧型螺旋或多尺寸多形状的混杂螺旋;螺旋通道的圈数至少为2圈。
进一步的,阻尼内衬层的厚度为1.5~5mm。
进一步的,环型隔板的厚度为0.2~1mm。
进一步的,空腔的长度为3~8mm。
具体的,小孔在穿孔上面板上交替排布,小孔的直径为1~5mm,小孔的形状包括圆形,三角形、方形、花瓣形或不规则形。
具体的,穿孔上面板1的厚度为0.2~2mm。
具体的,双螺旋耦合水下吸声超表面结构在100~300Hz内的吸声峰值大于0.9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双螺旋耦合水下吸声超表面结构,通过焊接或胶接穿孔上面板、层芯、下面板,形成多个双螺旋耦合单元,并在双螺旋耦合单元的螺旋通道的四周侧壁上粘贴阻尼内衬层,形成双螺旋互相耦合,改善了结构的声阻抗特性,提高了结构的低频吸声性能。螺旋型通道结构的设计能在实现良好的低频水下吸声性能的前提下,减小了结构的厚度,保证了结构的亚波长尺度的超薄特性,解决了传统水下吸声结构在普遍存在低频吸声性能不佳、结构过厚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660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