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旋转电机的散热换气迷宫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65014.5 | 申请日: | 202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869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殷德军;王乐;陈璐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奥特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9/19 | 分类号: | H02K9/19;H02K9/193;H02K9/20;H02K5/10;H02K9/14;H02K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陈鹏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旋转 电机 散热 换气 迷宫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旋转电机散热换气的迷宫结构,电机壳体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开设用于连通电机内部和外界空气的圆孔,凸起连接有迷宫结构件,迷宫结构件数量为一个以上,外形为台阶状圆柱结构,下部的孔为非贯通孔,内设一个平台,在所述平台上贴近内壁的边缘处均布地开设通孔,顶部迷宫结构件的出口处设置有防水透气膜,防水透气膜上设置有透气膜保护套,所述透气膜保护套侧部开有通孔。本发明透气膜内侧的迷宫通道可使电机运行时被雾化的冷却液冷却回流,透气膜外侧的保护结构可以有效减少灰尘、泥巴等污染物对透气膜的损害,在保证电机透气性的同时,起到冷却雾化冷却油液以及保护透气膜不受污物损害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机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旋转电机的散热换气迷宫结构。
背景技术
旋转电机现有的液冷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电机壳体上设置曲折的水道,通过低温循环的冷却水对电机定子进行冷却,称为水冷;另一种是在电机壳体内部设置喷油装置,对高温的定子绕组定点喷冷却油液实现对定子的降温,电机内部高温的冷却油液由电机的循环油路流出电机壳体内部,在外面的冷凝装置内进行冷却降温,然后经过冷却的冷却液再次回到电机壳体内部对电机定子上的绕组进行冷却,形成冷却循环,称为油冷。在油冷方式的电机内部,由于高温和高速旋转的转子作用,会导致当时在电机壳体内部的部分冷却油液雾化,从而使得电机壳体内部的压强过高,对电机密封会造成很大的挑战,密封性较差的电机此时就会出现往外渗油的情况,所以必须对油冷电机壳体内部进行泄压。
目前对于油冷电机换气泄压的方法为:在电机壳体上设置单向的透气阀,该结构可以提供电机壳体内部的过压保护,防止电机内部压力过大。然而,使用单向透气阀装置在泄压过程中,对于电机内部由于高温形成的雾状冷却油液没有冷却的效果,导致雾状冷却液在随电机内的空气流动时附在透气阀口的半透膜上,长此以往,冷却油液累积在半透膜上造成半透膜堵塞,使整个单向透气阀存在不能泄压,致使电机在运行时出现向外渗油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油冷旋转电机的散热换气迷宫结构,能够在保证电机透气性的同时起到冷却雾化冷却油液并使其回流的作用。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旋转电机的散热换气迷宫结构,旋转电机一侧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外侧连接有一个以上的迷宫结构件,迷宫结构件由下至上依次叠放,位于顶部的迷宫结构件出口处设有透气膜,所述透气膜上设有透气膜保护套,所述凸起、迷宫结构件、透气膜及保护套构成电机内部与外界相连的曲折的迷宫通道;
位于顶部的迷宫结构件外形为三层台阶状圆柱结构,三层台阶状圆柱结构的上层圆柱、中层圆柱、下层圆柱外径依次增大,所述上层圆柱和中层圆柱内部开设第二通孔,所述下层圆柱开设非贯通圆孔,下层圆柱内部设置有中间平台,所述中间平台将下层圆柱分为上下两个腔室,上腔室与第二通孔连通;
在与下层圆柱内壁连接的中间平台边缘处开设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正对所述下层圆柱和所述中层圆柱交界处的台阶面,从所述第二通孔方向正视观测不到所述第三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与电机壳体一体铸造成型,凸起外形为台阶状圆柱结构,凸起上部外径小于凸起下部,所述凸起开设连通电机内部与外界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位于电机壳体内部冷却油液的液面以上。可选的,作为另一种优先方式,所述凸起通过连接管与电机壳体连接,所述连接管一端从电机壳体引出,另一端与所述凸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透气膜保护套内、外表面均为圆柱面且一端封闭,所述透气膜保护套侧部设有与所述透气膜连通的开孔,所述中层圆柱外表面与所述透气膜保护套内圆柱面相对应;所述开孔的高度低于所述透气膜安装高度,高于中层圆柱顶部台阶面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开孔、第三通孔的形状为方孔、圆孔或长圆孔,数量均为3个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开孔、第三通孔沿周向均匀分布。
作为其中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迷宫结构件数量为一个,所述下层圆柱的内圆柱表面与所述凸起外表面相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奥特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奥特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650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监控的稳定型交通灯
- 下一篇:一种电极定向冲击作业巷道掘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