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旋转电机的散热换气迷宫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865014.5 | 申请日: | 2020-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869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 发明(设计)人: | 殷德军;王乐;陈璐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奥特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9/19 | 分类号: | H02K9/19;H02K9/193;H02K9/20;H02K5/10;H02K9/14;H02K9/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陈鹏 |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旋转 电机 散热 换气 迷宫 结构 | ||
1.一种用于旋转电机的散热换气迷宫结构,旋转电机一侧设有凸起(1),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外侧连接有一个以上的迷宫结构件(2),迷宫结构件(2)由下至上依次叠放,位于顶部的迷宫结构件(2)出口处设有透气膜(4),所述透气膜(4)上设有透气膜保护套(3),所述凸起(1)、迷宫结构件(2)、透气膜(4)及保护套(3)构成电机内部与外界相连的曲折的迷宫通道;
位于顶部的迷宫结构件(2)外形为三层台阶状圆柱结构,三层台阶状圆柱结构的上层圆柱(2-1)、中层圆柱(2-2)、下层圆柱(2-3)外径依次增大,所述上层圆柱(2-1)和中层圆柱(2-2)内部开设第二通孔(2-6),所述下层圆柱(2-3)开设非贯通圆孔,下层圆柱(2-3)内部设置有中间平台(2-4),所述中间平台(2-4)将下层圆柱(2-3)分为上下两个腔室,上腔室与第二通孔(2-6)连通;
在与下层圆柱(2-3)内壁连接的中间平台(2-4)边缘处开设第三通孔(2-5),所述第三通孔(2-5)正对所述下层圆柱(2-3)和所述中层圆柱(2-2)交界处的台阶面,从所述第二通孔(2-6)方向正视观测不到所述第三通孔(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旋转电机的散热换气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与电机壳体一体铸造成型,凸起(1)外形为台阶状圆柱结构,凸起上部外径小于凸起下部,所述凸起(1)开设连通电机内部与外界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位于电机壳体内部冷却油液的液面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旋转电机的散热换气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通过连接管与电机壳体连接,所述连接管一端从电机壳体引出,另一端与所述凸起(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旋转电机的散热换气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膜保护套(3)内、外表面均为圆柱面且一端封闭,所述透气膜保护套(3)侧部设有与所述透气膜连通的开孔(3-1),所述中层圆柱(2-2)外表面与所述透气膜保护套(3)内圆柱面相对应;所述开孔(3-1)的高度低于所述透气膜(4)安装高度,高于中层圆柱(2-2)顶部台阶面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旋转电机的散热换气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3-1)、第三通孔(2-5)的形状为方孔、圆孔或长圆孔,数量均为3个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旋转电机的散热换气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3-1)、第三通孔(2-5)沿周向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旋转电机的散热换气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宫结构件数量为一个,所述下层圆柱的内圆柱表面与所述凸起(1)外表面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旋转电机的散热换气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宫结构件数量为两个,底部的迷宫结构件为两层台阶状圆柱结构,上层圆柱、下层圆柱外径依次增大,所述上层圆柱开设第四通孔,所述下层圆柱开设非贯通圆孔,下层圆柱内部设置有中间平台,所述中间平台将下层圆柱分为上下两个腔室,上腔室与第四通孔连通;在与下层圆柱内壁连接的中间平台边缘处开设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正对所述下层圆柱和上层圆柱交界处的台阶面,从所述第四通孔方向正视观测不到所述第五通孔;上层圆柱外表面与顶部迷宫结构件下层圆柱内表面连接,下层圆柱的内圆柱表面与所述凸起(1)外表面相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旋转电机的散热换气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宫结构件数量为三个以上,除顶部迷宫结构件外,其余迷宫结构件为两层台阶状圆柱结构,上层圆柱、下层圆柱外径依次增大,所述上层圆柱开设第四通孔,所述下层圆柱开设非贯通圆孔,下层圆柱内部设置有中间平台,所述中间平台将下层圆柱分为上下两个腔室,上腔室与第四通孔连通;在与下层圆柱内壁连接的中间平台边缘处开设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正对所述下层圆柱和上层圆柱交界处的台阶面,从所述第四通孔方向正视观测不到所述第五通孔;上层圆柱外表面与上方的迷宫结构件下层圆柱内表面连接,下层圆柱的内表面与下方的迷宫结构件上层圆柱外表面连接,位于最底部的迷宫结构件的下层圆柱的内圆柱表面与所述凸起(1)外表面相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奥特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奥特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6501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监控的稳定型交通灯
- 下一篇:一种电极定向冲击作业巷道掘进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