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精度斯特林S轨迹小车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862681.8 | 申请日: | 2020-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18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 发明(设计)人: | 侍中楼;李发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汉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3H17/00 | 分类号: | A63H17/00;A63H17/26;A63H17/36;A63H29/00;A63H31/08 |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001 | 代理人: | 余晓雪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精度 斯特林 轨迹 小车 | ||
1.一种高精度斯特林S轨迹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精度斯特林S轨迹小车包括前轮(1)、底板(2)、右后轮(6)、左后轮(13)、后轮支撑板、斯特林发动机、传动装置以及S轨迹推动装置;所述前轮(1)置于底板(2)上;所述右后轮(6)、左后轮(13)以及斯特林发动机均设置在后轮支撑板上;所述前轮(1)、右后轮(6)以及左后轮(13)整体呈品字形设置;所述斯特林发动机通过传动装置分别带动S轨迹推动装置以及左后轮(13)工作;所述S轨迹推动装置与前轮(1)相连并驱动前轮(1)变向运动;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传动带(4)、传动轮(7)、齿轮轴(8)、第一传动齿轮(9)、第二传动齿轮以及传动轴;所述传动轮(7)、第一传动齿轮(9)以及S轨迹推动装置自前而后分别套装在齿轮轴(8)外部;所述斯特林发动机通过传动带(4)带动传动轮(7)转动;所述传动轮(7)通过齿轮轴(8)分别带动第一传动齿轮(9)以及S轨迹推动装置转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以及左后轮(13)分别套装在传动轴上并与传动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一传动齿轮(9)与第二传动齿轮相啮合并通过第二传动齿轮带动左后轮(13)转动;
所述高精度斯特林S轨迹小车还包括螺旋测微头(16)以及调节螺母(23);传动装置通过螺旋测微头(16)与前轮(1)相连并驱动前轮(1)变向运动;所述左后轮(13)和/或右后轮(6)的外圈上设置有刻度盘;所述后轮支撑板通过调节螺母(23)与底板(2)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斯特林S轨迹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S轨迹推动装置包括第一齿轮(11)、曲柄齿轮(12)、连杆(15)以及摇杆(17);所述传动轮(7)、第一传动齿轮(9)以及第一齿轮(11)自前而后分别套装在齿轮轴(8)外部;所述传动轮(7)通过齿轮轴(8)带动第一齿轮(11)转动;所述第一齿轮(11)与曲柄齿轮(12)相啮合;所述曲柄齿轮(12)与连杆(15)相连并驱动连杆(15)往复运动;所述连杆(15)通过螺旋测微头(16)与摇杆(17)相连;所述摇杆(17)与前轮(1)相连并驱动前轮(1)变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精度斯特林S轨迹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S轨迹推动装置还包括后轮连接链条(14);所述后轮连接链条(14)的一端缠绕在传动轴上,另一端与曲柄齿轮(12)同步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高精度斯特林S轨迹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精度斯特林S轨迹小车还包括设置在后轮支撑板与底板(2)之间的直线导轨(22);所述直线导轨(22)是两根,两根直线导轨(22)并行于后轮支撑板与底板(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精度斯特林S轨迹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精度斯特林S轨迹小车还包括右后轮支架(5);所述右后轮(6)通过右后轮支架(5)设置在后轮支撑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精度斯特林S轨迹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精度斯特林S轨迹小车还包括左后轮支架(10),所述左后轮(13)通过左后轮支架(10)设置在后轮支撑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精度斯特林S轨迹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精度斯特林S轨迹小车还包括前轮支架(18);所述前轮(1)通过前轮支架(18)置于底板(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精度斯特林S轨迹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斯特林发动机包括酒精灯(3)、热气缸(19)、冷气缸(20)、以及偏心轮(21);所述酒精灯(3)置于热气缸(19)底部并对热气缸(19)加热;所述热气缸(19)以及冷气缸(20)分别与偏心轮(21)相连;所述热气缸(19)与冷气缸(20)相贯通;所述偏心轮(21)带动传动装置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精度斯特林S轨迹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气缸(19)包括热气缸活塞(191)、热气缸活塞连杆(192)、回热器通道(193);所述热气缸活塞(191)置于热气缸(19)缸体内部并沿热气缸(19)缸体轴向自如移动;所述热气缸活塞(191)与热气缸(19)缸体内部之间留有缝隙;所述热气缸活塞(191)通过热气缸活塞连杆(192)与偏心轮(21)相连;所述冷气缸(20)包括冷气缸活塞(201)以及冷气缸活塞连杆(202);所述冷气缸活塞(201)置于冷气缸(20)缸体内部并沿冷气缸(20)缸体轴向自如移动;所述冷气缸活塞(201)在冷气缸(20)缸体内部无间隙滑动;所述冷气缸活塞(201)通过冷气缸活塞连杆(202)与偏心轮(21)相连;所述热气缸(19)缸体内部通过回热器通道(193)与冷气缸(20)缸体内部相贯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汉大学,未经江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6268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