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除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61501.4 | 申请日: | 202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36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廖本泉;谢钦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本泉 |
主分类号: | B01D53/58 | 分类号: | B01D53/58;B01D53/78;C05G5/2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郑永康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大***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臭 装置 | ||
一种除臭装置,包括至少一交换筒、筒盖、输气管及散气头,其中,该交换筒内供容纳至少一种酸碱中和交换液体,该筒盖结合于该交换筒上方,以封闭该交换筒,该输气管一端连结至少一臭气源,另一端穿过该筒盖至该交换筒内部,且该输气管穿入筒盖而进入交换筒的一端连结该散气头,该散气头为中空状,且于顶面设有数个散气孔,以使该经输气管输送的臭气源中含氨成分的臭气经该散气头导引向上经散气孔排入该交换筒内所容纳的酸碱中和交换液体中,进一步使该酸碱中和交换液体与该臭气中的氨成分形成化学中和变化,进而使该酸碱中和交换液体和该臭气最终酸碱中和交换形成有机液体肥料,以构成一可消除臭气及同时产生有机液体肥料产物的除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除臭装置,特别是用于臭气源的除臭处理,及具有一容纳酸碱中和交换液体的交换筒与置于交换筒内且连结臭气源的散气头,借以由该散气头散出臭气与该酸碱中和交换液体形成液态有机肥料的除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有机发酵槽、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槽、化粪槽、农牧畜排泄物储存所、冷冻工厂的氨气冷媒管槽、肥料储存槽等臭气源,经常环绕或设置在居家环境、学校、工业区或农牧区中,致使有臭气外泄威胁附近居民、学生或农牧人员的危机,轻者则是臭味难闻,影响人们身心健康,重者如氨气气体浓度过高,亦有可能造成人员因而中毒而影响生命安全之虞,实乃目前臭气源处理所极待解决的课题。
有鉴于此,产业界均致力于臭气源的除臭处理,诸如中国台湾专利公报第M592435号「有机垃圾废水处理系统」新型专利案、第M577857号「移动式厌氧发酵系统」新型专利案,则揭示设置复杂的臭气处理系统,来分别消除污水及发酵槽的臭气,但该两专利前案的除臭装置均只是消极地将臭气消除,并且,设备复杂操作不易,且设备成本偏高,并不符合产业利用的经济效益,因而大幅局限其应用范畴,或只能沦为如废水处理系统或发酵系统的附属设施,而使其产业利用价值因而大幅降低。
除此之外,再如中国台湾专利公报第I460146号「厨余兼气发酵处理方法及其系统」发明专利案,则揭示利用一生物除臭滤塔与负压单元链接来进行臭气除臭处理,除了需要加设昂贵的负压单元外,该生物除臭滤塔设有生物滤床,生物滤床上设有生物球,生物球提供微生物大量着床繁殖空间,使得微生物在此生长,当所导入的废气通过生物滤床时,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质被生物球上的生物膜所吸收,并由微生物在此处进行分解代谢将其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类,而该最终排出的废气固然没有臭味,但其副产物为有害的大量二氧化碳,如被排入大气环境中,亦是造成地球暖化及环境破坏的主要帮凶,因而使其产业利用价值大打折扣,换言之,原本只是为了消除臭味,但却产生更多有害环境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除了造成加速破坏地球环保外,对于产业而言,并不具备有产业利用的经济效益。
除此之外,再如中国台湾专利公报第I588118号「有机物制成有机肥的方法」发明专利案,则是利用如益生菌的微生物抑臭剂添加于禽畜饮水中并给予禽畜饮用,其中该微生物抑臭剂可使禽畜体内的有机物预先发酵并抑制该有机物的臭味,利用禽畜排泄物生成初步发酵有机物,再将该初步发酵有机物与一发酵配料放入一搅拌机中搅拌成一调配原物料,将该调配原物料装入一发酵槽内发酵,以生成一含水有机肥,再将该含水有机肥执行固、液分离,以分别生成一有机肥半成品及含水的液肥,但以上述专利前案的除臭操作方法,必需在禽畜饮水中添加微生物抑臭剂,除了有可能因人为操作不当而造成禽畜饮水污染,而造成该禽畜有因而生病死亡,或禽畜本身受到药物污染,致使该禽畜的肉质产生不良变化或毒性,而不符合产业利用价值及经济效益,并且,由于是利用禽畜本身消化系统与该微生物抑臭剂来搭配使该禽畜的排泄物臭味消除,因此,无法应用于非禽畜养殖系统的除臭场合,因而大幅局限其产业利范畴,并且该禽畜的排泄物臭味并无法100%消除,势必需针对该禽畜排泄物再进行二次除臭处理,并且,后续需逐步搜集禽畜排泄物及放入发酵槽发酵亦是繁复的操作工程,除了操作不便外,亦因此而大幅增加人工及设备成本,大大降低其产业利用价值及不符合产业的经济效益,并且,该专利前案的发酵槽在发酵过程中势必产生另外的臭味,但该前案并没有针对此部分再作除臭处理或对对策,而仍会存有因发酵过程产生臭味的问题及缺点。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本泉,未经廖本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615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的伐竹种酒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金属零件锥面加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