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形成多花黄精多芽健壮发育根茎的繁育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857597.7 申请日: 2020-08-24
公开(公告)号: CN111937747B 公开(公告)日: 2021-10-01
发明(设计)人: 周建金;叶炜;罗晓锋;廖承树;乔锋;肖庆良;任秉桢 申请(专利权)人: 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A01H4/00 分类号: A01H4/00;A01G22/25
代理公司: 福州盈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6 代理人: 徐小伍
地址: 365500 ***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形成 花黄 精多芽 健壮 发育 根茎 繁育 方法
【说明书】:

一种形成多花黄精多芽健壮发育根茎的繁育方法,它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外植体的选取及预处理、2)增殖壮苗培养、3)分化培养和4)生根培养。本繁育方法设计理想,从种根茎培养和打破根茎芽体休眠上进行研究,培养出多芽同时发育的健壮根茎和芽体种植,品质好,生长速度快,当年就能抽叶的驯化苗,经一年大棚驯化栽培,既能达到生产用的种茎标准,不仅解决了优质种苗短缺的问题,缩短了育苗时间,还降低了成本,能实现成倍地增加其栽种产量。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植物组织培养繁育技术,具体地说是指一种形成多花黄精多芽健壮发育根茎的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黄精系百合科黄精属多年生药食兼用植物,药用历史有两千多年。黄精种类很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规定黄精、滇黄精、多花黄精三个种的块茎为原生药,其中以多花黄精(Polygonatumcyrtonema Hua)品质最佳,主要含有糖类、甾体皂苷、黄酮及葸醌类化合物、生物碱、强心苷、木脂素、维生素和多种对人体有用的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具有延长寿命抗衰老、影响心血管系统、调节免疫能力、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抗疲劳、提高学习记忆力、抑制肿瘤细胞等作用,且安全无毒、无致突变性。随着人们对黄精药理、药化研究的逐步深入,黄精在临床应用、保健品、食品、化妆品及观赏方面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近年来,黄精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野生资源已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人工栽培是解决黄精药材短缺的主要渠道。黄精繁殖分无性繁殖(野生根茎)和有性繁殖(种子)进行繁殖,种子繁殖周期长,生产上极少利用,多以野生根茎进行栽培,此法繁殖系数低,易造成种质性状退化,影响着品种的遗传稳定性,加之野生资源有限,优质种苗问题成为黄精大面积栽种的瓶颈。另外多花黄精属于单芽发育优势型,一年只能形成一个根茎,种植3-4年后,栽种产量极低,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具体可参考说明书附图2为种植了10年以上多花黄精根茎的生长效果图,其为单芽发育型,栽种产量低。

目前,有关多花黄精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的很多报道都是基于芽体培养进行的,且都采用传统组培步骤:外植体的选取和消毒→诱导培养基培养→增殖培养基培养→壮苗培养基培养→生根培养基培养,此法组培周期至少半年以上。对于增殖培养基培养,徐忠传等2006是将诱导所得丛芽切成2-3株一丛(即2-3个芽体)后,接种于系列增殖培养基进行增殖的,培养基成分上,徐红梅等2003认为激素组合TDZ 1.5mg/L +2,4-D1.0mg/L对黄精根茎芽增殖最有利,徐忠传等2006认为激素组合6-BA4.0mg/L +NAA0.2mg/L不仅能使芽快速增殖,且不定芽增殖的综合质量好,无畸形叶片产生。对于壮苗生根培养阶段,徐忠传等2006是将分化丛芽接种培养基MS+6-BA1.0mg/L +NAA0.2mg/L,30d后将丛芽分开,取健壮单个根茎芽,再接种于MS+ NAAO.5mg/L生根培养基上。总之,现有研究只局限于利用不同激素组合对芽体增殖和单个根茎芽生根的培养,所得到的种根茎小,后期种苗的生长速度慢,育苗周期至少2年,成本高,无法满足优质黄精种苗的规模化生产。

试管苗移栽至大棚,多数种根茎当年不抽叶的,处于休眠的状态,要等过冬到次年才可以抽叶,使多花黄精的育苗周期加长。有关打破多花黄精芽体休眠的报道极少,只见张旺凡报道GA3不能打破芽体休眠,打破芽休眠以6-BA200PPm处理12h最佳,出苗率可达90%。6-BA浓度太高,处理时间过长,会导致多花黄精芽体徒长,叶片畸形,很快倒苗,根茎未能得到生长。因此找到适合的6-BA浓度和处理时间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形成多花黄精多芽健壮发育根茎的繁育方法,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多花黄精的繁育方法不够理想,要么多花黄精种根茎小,后期种苗的生长速度慢,成本高,要么多花黄精芽体徒长,叶片畸形,根茎未能得到生长,无法满足优质黄精种苗的规模化生产等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形成多花黄精多芽健壮发育根茎的繁育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未经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75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